WFU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缺牙的男孩【專科協同治療】

 作者:梁祐銘        


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有一點複雜的案例:上顎暴牙合併下顎擁擠、第二級咬合不正合併深咬、上顎左側犬齒缺失、右側犬齒小臼齒換位外加笑齦。唸完這麼長一串的問題我自己都累了。





我們可以從正面照看到W是個很陽光的少年,但是在他開朗大笑起來時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左右兩側牙齒高度以及數目非常不對稱:右側有一顆高高在上的犬齒而左側少了一顆牙齒。據他所說是因為在國中的時候牙醫看到左側犬齒長在外面太不整齊了,所以就把它給拔掉。


梁醫師在這邊一定要呼籲一下,牙齒不整齊要拔牙不是不可以,可是一定要經過齒顎矯正專科醫師來評估一下後續的處理方案。對我來說犬齒是嘴巴當中最強壯的一顆牙齒之一,除非有很特殊的理由,不然我們都會想盡辦法把這顆牙齒留下來。


右側的犬齒則是可以明顯發現它也不再原本該在的位置,而是跑到了第一小臼齒的外面,而第一小臼齒取代了本來犬齒的位置。(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犬齒小臼齒換位)


嘴巴裡面也可以明顯發現左上正中門牙是個假牙,這顆牙齒則是因為小學的時候跌倒撞擊受傷之後,做了根管治療以及假牙保護。這樣的情形常常發生在暴牙或是小下巴的小朋友的身上,因為上面門牙最突在外面,所以跌倒的時候第一個撞擊點常常就是上顎門牙。拍攝了X光片也發現之前製作的假牙已經不密合並且根尖正在發炎。


看完了前面,我們把眼光放到後面的咬合去。可以發現右側是第二級咬合關係並且合併前牙的深咬情況,下顎前牙都已經咬到上顎牙齦,使得上顎前牙的內側牙齦也有明顯萎縮。



面對這樣的情況真的是讓人很難處理,還好W夠信任梁醫師,經過梁醫師先轉診牙髓病專科醫師進行顯微根管治療、贋復牙科專科醫師張薰方進行臨時牙套置換。之後才開始進行牙齒矯正的乾坤大挪移。


經過三年的奮鬥,我們終於在前一陣子完成了任務,原本的暴牙、深咬、齒列歪斜、根尖發炎、不正咬合在所有醫師的努力之下,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如果不看牙齒單看外觀,也可以發現他的嘴唇的曲線柔順了許多、笑起來的不對稱變和諧了、原本的笑齦情形也因為上顎門牙的內縮以及上壓有了大幅改善,每天深夜回家整理照片,只要看到接受治療的朋友都有像這樣的改善,就讓人覺得一整天的辛苦是值得的。






唯一讓梁醫師覺得扼腕的是:上顎左右兩側的犬齒牙齦高低仍然有些許的落差,這是因為原本的上顎左側犬齒被之前的牙醫拔掉了,梁醫師接手的唯一選擇就是利用小臼齒來取代被拔掉的犬齒,雖然咬合都對的很密合,但是因為兩顆牙齒型態高度都有些不同,所以最後還是沒有辦法做到我心中的百分之百對稱。像這樣的情況如果真的要做到兩邊都很對稱,最好的做法是將小臼齒利用贋復的方式將型態與另一側犬齒對齊,並且合併牙周手術調整牙齦高低,但是就會再多一些假牙以及牙周美容的治療。


現代的牙科治療往往不是一位醫師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治療事項,畢竟贋復假牙、根管治療、牙周手術、甚至是阻生齒或正顎手術,每一項都有該學門的專業經驗。我會選擇與各專科醫師合作,讓接受治療的朋友獲得最高品質的醫療。


延伸閱讀:為什麼不敢笑


延伸閱讀:多生牙與第二級咬合


延伸閱讀:掩飾性治療



延伸閱讀:下半臉的雕塑



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功能性矯正後要不要拔牙

 作者:梁祐銘



之前我們曾經聊到只要在正確的時間點配戴功能性矯正裝置,就有機會可以幫小下巴的小朋友改善下顎骨太小的問題。

這樣的改變不只是前後方向上的改變,除了還能促進垂直向的生長改善深咬的問題之外,更可以讓整體的臉型變帥變漂亮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做完功能性矯正之後是不是就都不用再拔牙了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是不用再拔,也可以是建議再拔。

關鍵在於小朋友本身的牙齒角度以及包括鼻子、下巴、嘴唇的整體下臉部美觀評估。


先來看看一小男生的例子。他來的時候是13歲,可以看到他的上下顎牙齒的前後差距很大,上顎前牙完全覆蓋住了下顎前牙,經過兩年的功能性矯正以及牙齒排列之後,順利將咬合調整回漂亮咬合。





大家如果仔細數數上圖的牙齒數目就會發現其實他並沒有拔掉任何一顆牙齒,原因是他的鼻子其實長得很挺,笑起來的時候牙齒的角度看起來也不至於太暴,所以選擇在不拔牙的情況完成治療。






再來看看另外一個小女生的例子。他來的時候是12歲,也是因為暴暴的關係所以來找梁醫師,照了X光之後發現她的上下顎前後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決定先進行第一階段的矯正治療:以功能性矯正改善顎骨的差距。





等功能性矯正完成差不多的時候,可以從口外照片發現她的下巴位置相對於治療之前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改善。但如果仔細看整體的狀況,就會發現她的上門牙仍是暴暴的,所以不論是笑的時候或是放輕鬆時,門牙與嘴唇看起來就有點突突的感覺。






這時候梁醫師會與家長討論接下來的處理方向,如果覺得想要改善暴暴的情形我就會建議拔除小臼齒之後騰出空間,讓前面牙齒可以再向後退。看看她治療完之後的樣子,是不是更有氣質了呢?


所以到底要拔牙還是不拔牙


這件事情其實牽扯很多層面,從基本的牙齒有沒有疾病、到進階的咬合功能好不好、最後是顏面的整體美學都需要一起考慮進去。不同的處理方法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梁醫師會從各個角度來做整體考量,制定專屬您的治療計畫。



延伸閱讀:功能性矯正改善臉型




延伸閱讀:小下巴的黃金治療期





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世界親吻日,口臭要注意

作者:梁祐銘



今天是世界親吻日,這麼浪漫的日子到底是哪國人發明的呢?查了維基百科才發現竟然不是法國而是英國人發明的!不過在covid疫情延燒的當下,大家可能還是要特別注意社交安全距離,不要有太多人與人的連結喔。





不過等到疫情結束,想必大家的社交距離都會大幅縮短,能夠有個愉快的親吻跟您的口腔味道可是息息相關,不如就讓我們一起超前部署一下:了解口臭、預防口臭。


為何有口臭


除了吃了特定氣味的食物如臭豆腐或韭菜所產生的氣味外,大部分的口臭是由「革蘭氏陰性厭氧菌」分解口內的蛋白質碎屑後產生揮發性硫化物的氣味所引起。而這些厭氧菌主要生活在靠近舌頭後面的間隙和喉嚨裡,扁桃腺上也常會看到。


除了在口腔最後面容易有這些厭氧菌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地方也容易有這些細菌,就是我們的牙齒跟牙齦中間的牙周囊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還沒有長出牙齒的小朋友口水一點都不臭,那是因為在厭氧菌還沒有進駐到他們的嘴巴裡,可是等到他們開始長牙之後就會開始有牙周囊袋,厭氧細菌細菌就可以躲在其中,於是口水就開始有味道了。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會造成口臭,如果今天有胃腸道的疾病、慢性鼻竇炎、肝腎疾病甚至是癌症,都有可能會造成有不好的味道從嘴巴逸散出來。


該怎麼預防


所以如果想要排除口臭,在清潔口腔的時候只有刷牙齒表面是不夠的。一定要用牙刷刷到牙齒跟牙齦的交界處,也要用牙線來清牙齦溝:沿著牙齒側面輕輕地把牙線放到牙齦的最深處後,再往上沿著牙齒表面刮出來,一邊刮完之後再清另外一邊,這樣才會把牙周囊袋清乾淨。除了牙齒跟牙齦之外,還有一個厭氧菌的大本營就是舌頭後側也要記得刷,把這三個地方的厭氧菌清除乾淨就會有個清新的口氣了。





我已經很努力了還是有口臭怎麼辦


來找牙醫師看看吧!有的時候是刷牙方法不對,有的時候是牙齒實在是太亂了,不管換了什麼器具都沒有辦法清乾淨,像是下圖這樣三顆疊在一起的牙齒想要清潔乾淨根本是天方夜譚。碰到類似的情況只要透過矯正把齒列恢復成該有的弧形排列,不只清潔容易更大大增進了美觀。





當然也有的時候真的是因為身體裡面出問題了,這時候牙醫師就是第一線把關者,如果發現了特殊的氣味,梁醫師會適當轉診給內科或是外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早點對症處理就可以早點改善。



延伸閱讀:沒有做矯正也可以讓牙齒變漂亮?




延伸閱讀:【傳統矯正案例】後牙錯咬




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肌功能矯正

 作者:梁祐銘



上一篇牙科與比基尼的文章跟大家談到我會盡可能讓裝在牙齒上的矯正器越少越好,只要可以發揮作用就好了。而在其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肌功能矯正,也是今天要來聊聊的話題。





在小朋友生長發育過程,有一部分的因素由先天的基因決定,一部分的因素由後天的環境決定。


就像是中國古代婦女的三寸金蓮,她們的腳並不是天生就長得這麼小,而是為了病態的審美觀,才會把少女的腳從小就緊緊纏起,利用外在的布匹強力壓抑內在骨骼發育,到了長大也成了發育不良的腳。


在顎骨的發育過程當中,臉頰以及舌頭的其實也也扮演著類似的概念,當外側的臉頰力量大於內側的舌頭,就會使得顎骨發育的量較少。


一般正常狀況的小朋友在嘴巴閉起來時,舌頭的舌背應是貼在上顎處,這樣的舌頭位置,可以讓上顎骨而有機會正常發育成寬廣的U型牙弓。當上顎失去舌頭的力量的時候,原本的U型牙弓就可能會變得狹窄,甚至偏向V型的形狀。這樣狹窄的牙弓這會讓上顎的牙齒沒有足夠的空間生長,顯得參差不齊,看起來就像凸出的暴牙。





什麼人容易這樣?

口呼吸

在台灣很常見因為過敏鼻子不通而長期使用口呼吸的小朋友。當我們轉換成口呼吸時,會造成下巴及下頜骨往後下方移位,進而造成舌頭往後下移動。由於下巴長時間打開呼吸,骨頭的生長也容易受到影響,最終的結果就容易造成前牙開咬,並且有著較長臉型。

針對這樣的小朋友,能夠使他的鼻子暢通是第一要務,包含了飲食的注意日常生活的防螨、各種運動的搭配、甚至是耳鼻喉科醫師藥物的合併我都覺得是有幫助的。



吞嚥異常

在嬰兒時期的吞嚥是把舌頭往前頂才方便吸奶,但是等到小朋友的乳牙長出來之後,會慢慢轉換成正常的吞嚥模式:把嘴唇與牙齒輕閉起來之後,舌頭往上而不是往前,把食團或是口水向後擠進入咽喉。

而每個人每天平均吞嚥1700~2400次左右,如果吞嚥的動作還停留在舌頭往前頂的情況,就有額外的力量施加在上面,有機會把牙齒推歪。


低肌肉張力及低舌位

這類的情況我覺得是最難訓練的,因為他們並不是因為口呼吸或吞嚥異常而使得舌頭擺放的位置不對,有些小朋友就是天生的肌肉張力比較低,可能跑不快或是肌耐力較弱,在他們放輕鬆的時候,常常可以從嘴唇中間看到舌頭。

像這種小朋友我會建議要多訓練肌肉、包含做各種的舌頭運動以及核心肌肉的訓練。最簡單可以練習的方法就是請他們先發一個N的音,讓舌頭保持在最後頂在上顎的地方並且把嘴巴閉起來用鼻子呼吸。除了口腔肌肉的訓練外,如果可以合併其身體肌肉的訓練會更有效喔(尤其是核心肌肉),我建議還是要找專業的小兒物理治療師來幫忙。





一定要用特別的輔具來做訓練嗎?

我覺得重點是對症下藥,一樣的東西不見得適合每個小朋友,就好像運動一樣,找到自己適合的方法來運動就好了。

輔具往往只是一個提醒的工具而已,在不適合的情況下使用一樣的輔具,有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問題。



做了肌功能矯正就都高枕無憂了嗎?

很可惜不是的,就像我們上面提到的,生長發育過程,有一部分的因素由先天的基因決定,一部分的因素由後天的環境決定。

如果肌功能都訓練好,其實我們也只能控制好一部分後天的因素而已,其他包括飲食的質地、蛀牙的控制、也都是環境因素的一部分。

更別提我們完全沒有辦法改變先天的基因了。有許多情形是骨骼就注定要往那個方向長,天生的牙齒萌發位置就是歪斜的,像是這種先天的情況就不是後天努力能夠改變的。



那到底還要不要做肌功能訓練?

肌肉的訓練我覺得是對一輩子都有幫助的,不只是小朋友而已,我覺得每一位朋友都應該要訓練肌肉。

如果暫時沒有足夠的經費找專業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訓練的話,我覺得至少應該要做到以下的要訣:舌上頂、唇輕閉、鼻呼吸、下腹輕收、人站直。




延伸閱讀:擺脫腰痠背痛的髂腰肌訓練




延伸閱讀:為什麼會口呼吸



延伸閱讀:口鼻之爭【口呼吸專欄之一】



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牙科·比基尼

作者:梁祐銘


今天是疫情籠罩下的端午節,在三級警戒實施的當下,想必大家也都沒有辦法去海邊戲水,既然真實世界中少了養眼的比基尼美女以及健美帥哥,就讓大家來看看在牙科中的比基尼吧。




傳統的活動假牙需要靠著鉤子讓活動假牙可以勾在牙齒上而不至於脫落下來,而針對這些活動假牙的設計有所謂的比基尼設計原則:也就是覆蓋的面積要少,但是配戴的時候又不能掉下來。

針對這樣的原則,梁醫師在矯正中也有相對應的比基尼設計!應該要想辦法讓裝在牙齒上的矯正器越少越好,只要可以發揮作用就好了。

以下面這個例子來說,一開始凌亂的齒列,梁醫師透過拔除上面兩顆小臼齒騰出足夠的空間,再黏上後牙的局部矯正器。透過橡皮筋的拉力把原本突出在外面的犬齒拉回來,最後再透過一點點時間把前面牙齒給排整齊。




只先裝局部矯正器的好處有二。


第一是可以讓前面牙齒黏上矯正器的時間減少,如此一來除了可以維持美觀之外,更重要的是方便前面牙齒的清潔。畢竟裝上越多矯正器的清潔就會越困難,每多一顆矯正器就會多四個面要刷、超級牙線的使用也會更困難(詳細潔牙方法請點此)。

第二是可以簡化整體的力學設計,如果把每顆牙齒都想像成一顆星球,當只有兩顆星球彼此作用時,就是你吸引我,我吸引你一共兩個力要做考慮而已。但是當星球越多的時候,彼此間作用的力就越多,就會使得整體的不確定性提高。當需要移動的牙齒越少的時候,矯正醫師越確定作用於其上的力量以及牙齒最後的移動方向

甚至有時候,我們完全都沒有外加力量去拉動牙齒,光光靠改善舌頭以及嘴唇的力量就可以造成牙齒的移動,也就是所謂的肌功能矯正。




市面上也有許多的廠商推出相關的產品希望來幫助肌功能訓練,對於梁醫師來說這些都是輔助工具,重點還是要怎麼好好的訓練相關的肌肉就跟比基尼一樣,穿什麼樣的比基尼不是重點,重點是比基尼下的身材好不好、肌肉線條美不美不是嗎?




說了這麼多,還是希望這個端午節大家都可以乖乖待在家裡、好好吃好好睡好好健身,之後我們一起美美的面對這個世界。




延伸閱讀:肌功能矯正










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梁醫師小廚房】紅燒牛肉麵

作者:梁祐銘



防疫三級進入到第三個星期,所有該煮過的東西大概都煮過一遍了,加上避免群聚也不能夠及時去買新鮮的食材,分享給大家我的清冰箱牛肉麵食譜。





這個牛肉麵食譜主要源自於美食家梁幼祥先生的食譜,我超愛梁幼祥說的這段話:真正好吃的牛肉,是要看起來堅挺,而吃起來柔嫩軟塌,還要帶著膠質,微微的會沾唇才過癮. 如果你吃的牛肉少了這個膠質的口感,基本上是師傅對於牛肉的質地見解還不夠。


我覺得他對於那個膠質沾唇的描寫實在是太棒了,微微的黏住嘴唇卻又入口即化,真的是一流。以下是他的原始食譜。


1. 將買來的整塊牛腱(約兩斤)入鍋,加水,加蔥兩支,薑六片,米酒一湯匙,煮20分鐘。 

牛肉不能先過水,而且要從冷水慢慢加熱至沸騰後轉小火,中間也不能加冷水,一鍋到底血水是美味的來源,只要去掉表面的雜質即 可) 

2. 將肉撈出,切自己喜歡的大小塊或是片狀。做法2之前千別切肉,因為肉尚未成型,切成小塊再煮再燉,肉會變得歪七扭八的不美觀。 

3. 在炒鍋中放四匙油,炒香20粒大蒜、一個洋蔥切片、2湯匙花椒,待洋蔥軟香,加入三湯匙辣豆辦醬、醬油一杯、糖一湯匙、酒三湯匙,用中小火拌炒一分鐘 (可以加番茄一個,也可以不加)。 

4. 將牛肉及原來煮牛肉的湯一起入鍋,並加入六粒八角、兩片月桂葉及少許胡椒粉,煮滾後用文火續煮一小時,關火蓋上鍋蓋,不要動鍋中物,一直等到鍋冷就成 了。再加熱時,再試味道加鹽調味,即成牛肉湯底了! 


不過我自己喜歡香氣更夠的版本(一樣利用梅納反應來當好幫手),以下給大家參考。


1.起油鍋、下洋蔥絲、蒜頭、蔥白一起炒後起鍋。

2.牛腱切大塊(約莫兩公分)去煎,我喜歡牛腱勝過牛腩,因為牛腱的膠質遠多於牛腩,吃起來才有沾唇的口感。

3.把剛剛炒好的蔥絲等放入牛肉中,並且加入豆瓣醬、胡椒粉一起炒。我個人推薦喜樂之泉的有機豆瓣醬(兩大匙)配上黑豆桑的豆瓣醬(一小匙)。我自己是覺得喜樂之泉的豆瓣醬比較香比較甜、至於黑豆桑的豆瓣醬的朝天椒則是又香又辣,如果小朋友不敢吃辣的千萬不要多放。

4.大致炒好之後再加入醬油、米酒、糖、八角拌炒。

5.加水、六顆番茄蓋過牛肉燉煮。等煮滾之後撈去浮渣,再用壓力鍋直接煮到升到最高點之後關火,利用餘熱泡軟牛肉。(希望可以藉由這樣的作法節省能源)如此反覆進行兩次即可。


另外還要推薦大家一個我新發現的玩意。真是都市俗,竟然活到了2021年才發現這個好東西。那就是


米麵條





這次疫情有位朋友送了我們這個東西,真的讓我大吃一驚。我原本以為用純米做成的麵條應該都會軟軟爛爛,不會像用麵粉做成的麵條一樣有口感。可是沒想到煮好後,一口咬下竟然是Q彈的!





上網搜尋之後,其實我也還是找不出來究竟是什麼製程可以讓他這麼的有彈性而且又無麩質(我自己是推測或許跟他的麵條形狀有關,可以看到他是兩側與中間的地方比較厚,可能是因為這樣的關係維持了口感),不過目前已經有多家廠商推出了多種選擇,如果哪位朋友有覺得不錯的產品也拜託推薦給我嘗鮮。


米麵條除了有彈性又是無麩質讓我想要推薦給大家之外,我還想要跟大家聊一件事情就是我們的糧食自給率。也就是我們吃的東西有多少來自於自己的國家。在飲食習慣不斷改變的現在,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吃米45公斤,而麵粉近50公斤,但麵粉的原料「小麥」也同樣非常依賴進口。


糧食這其實就是戰略物資的一環,就好像疫苗或是口罩一樣,只是以往我們都常常忽略了這樣的小東西其實對於我們生存還有社會的穩定很重要,但是當這次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才會意識到這樣的重要性。


在2008年的時候曾經因為各種綜合因素(糧食生產國的天災、穀物又大幅加工變成生質燃料、各國為了維持自己糧食安全而管制禁運),使台灣第一次面臨糧食危機。使得當年台灣的食品價格上漲了12%,進口物價指數上漲了26%,糧價上漲帶動的物價上漲也造成社會動盪。


如果吃的東西大部分都都來自國外,等於我們生存的命脈都掌握在別人的手上,在極端的狀況下,的確有可能出現「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吃」的窘境,如果我們可以在維持自己的口腹之慾同時,多選購一些食材本來就來自於台灣而非進口的產品,其實我們也默默的在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



延伸閱讀:台灣的糧食自給率


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

【梁醫師小廚房】:早餐燕麥粥

作者:梁祐銘



自從疫情加溫,臉書上就出現了父母煩惱小孩的活動要怎麼安排的哀號,除了活動不知道怎麼安排,還要煩惱到底要吃什麼才好。今天來分享一下關於燕麥的兩三事。希望可以讓大家多一點健康的選擇。





燕麥是生長在比較高緯度的作物,其實一開始最主要是拿來當作圈養動物的飼料,但是自從科學家發現燕麥可以降膽固醇之後,因市面上許多食品都強調自己有添加燕麥、很養生,也有人把燕麥當成正餐天天吃。但這樣到底好不好呢?


燕麥之所以可以降低膽固醇,是因為裡面含有β-葡聚醣這種可溶性膳食纖維,也就是煮燕麥粥或是沖泡燕麥片時,產生黏稠口感之膠狀物質的主要來源。也因為這樣黏稠的特性可延緩胃排空時間,加上膳食纖維吸水膨脹後體積增加,能帶來胃部的飽腹感。β-葡聚醣可以降低人體內的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進而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根據這樣根據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DA)建議,每天攝取3公克的β-葡聚醣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差不多就等於1碗煮熟燕麥的份量(約60公克的乾燕麥片)。


因此就有人想說,既然燕麥的對人體健康這麼棒,那我多吃一些就可以有更好的效果吧。但是因為燕麥的纖維很粗,所以並不容易只靠自己的牙齒就大量攝取。就有把燕麥磨碎的想法出現,這樣一來就可以大量攝取我們想要的β-葡聚醣了吧。






但是別忘了,燕麥本身是主食類。燕麥片所含的澱粉是一般白飯2/3的量。所以如果大量攝取這樣精緻燕麥的時候,會讓我們攝取過多的澱粉,過多的澱粉會造成我們身體的熱量攝取過多而使得三酸甘油酯太高,一樣對身體產生負擔。


所以就有人想,那我用化學方式把其中的β-葡聚醣提煉出來,這樣就不會攝取太多的澱粉了。然而根據科學家研究,未精緻過的燕麥之所以可以有效降低血中的膽固醇,跟它在腸胃道中釋放的速率以及燕麥中本身所含有純化其他成分如蛋白質等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純化過後的β-葡聚醣對於降低血中之脂質的能力較未精緻過的燕麥來的差。


所以,到底該怎麼吃燕麥呢?


我的建議是:不要想太多吃就對了。不要把它當成一種藥來攝取。而是享受它所帶來的幸福滋味。不過還是盡量要吃沒有添加太多添加物的版本。


簡單來說,一般我們可以根據製造過程把早餐常見的燕麥分成以下幾類。以下從最原始介紹到最精緻





Oat Flake

去殼的燕麥粒被先被蒸煮然後再被壓捲成薄片並乾燥,就是一般在賣的燕麥片(或是大燕麥片)。這樣的做法可以讓燕麥片被長期保存,並通過增加表面積來幫助燕麥更快地煮熟。


Muesli

這一開始是由瑞士醫生(Maximilian Oskar Bircher-Benner)於19世紀末所提出來的,將燕麥在冷水中浸泡12小時,然後加入一點檸檬汁、甜煉乳、蘋果泥、榛子或磨碎的杏仁一起吃。這個在台灣其實不常見,不過在歐洲其實蠻流行的。天母的家樂福甚至有一整櫃都在賣從德國進口的Muesli。


Granola

 Granola 保留了穀物原本的外型,也留下許多營養,除此之外更添加堅果、果乾等天然食物,最後以蜂蜜烘烤,讓整體看起來有種誘人的金黃色,咬下去的酥脆口感也是小朋友的最愛,泡在牛奶當中也比較不會軟掉。在Costco有賣的早餐棒也是屬於這種。


Cereal

耳熟能詳的喜瑞兒:也就是俗稱的玉米穀片,Cereal是用各種穀物(通常是玉米或小麥)磨粉塑形之後製成的各式穀片,纖維含量極高但已經看不出來原來穀物的形狀,通常會添加糖粉、食用色素、香料等,對於我來說是營養價值最低的選擇。


我一般在家裡的做法是:將大燕麥片浸泡熱水之後拿去微波一分鐘,確保燕麥煮熟再加入牛奶、莓果。然後就去挖小朋友起床,跟他們說今天有脆脆麥片可以吃,早起來的人可以讓它們自己加一些Granola進去,太晚起來的人就會發現自己的脆脆麥片軟掉了,下次就會早點起床。不過要提醒有小朋友的家長是,如果只有加牛奶,這樣的蛋白質攝取量對於小朋友可能不太夠,可以用起司或是蛋來搭配,確保他們的營養均衡。


本篇內容的科學證據主要摘譯自Grundy在2018年發表在Food and Function的文章。(好奇去查了一下Food and Function的Impact factor竟然有4.17,比很多牙科的期刊都高很多呢!)




延伸閱讀:飲食的選擇【口呼吸專欄之三】



更多食譜:梁醫師小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