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微笑曲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微笑曲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如何評估適當的牙弓寬度

作者:梁祐銘


日常門診常常會有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問:他的牙弓被說太窄,該怎麼幫她擴弓呢?


也會有曾經做過矯正朋友來問:我之前做了擴弓,但覺得擴弓之後笑起來滿口都是牙齒,不管從正面還是從側面看,都覺得牙齒往外飛出去一樣,可是之前的牙醫師說這已經是極限了,我也覺得笑起來不好看,可以請你再幫我調整嗎?


其實在這兩個問題的背後,真正應該要問的是:適當的牙弓寬度應該如何評估?


本篇文章將會從頭梳理人類牙弓從小到大的變化,並解析牙醫界提出的假說以及現今對於擴弓的看法。


先說結論

小朋友的上顎犬齒間寬度在13歲之後就不會再自然增寬,下顎更是早在9歲之後就不會再自然撐寬,而臼齒寬度則會一路變寬到18歲左右 。


在八歲之前牙弓的撐寬最好的方法是靠適當的飲食質地以及正確的發音等舌頭肌肉訓練,在九歲之後如果要進行牙弓撐寬,建議找矯正醫師評估適當的方法。


不是所有的牙弓都必需要撐寬。也沒有一個特定的平均值可以來評估牙弓應該要撐寬到多寬。矯正醫師必需要看牙弓相對於頭顱、臉部以及笑容的關係來做決定。


長臉型的人通常有比較狹窄的牙弓,短臉型的人通常有比較寬闊的牙弓形狀。


過度撐寬的牙弓,除了可能讓牙齦萎縮之外,也有可能讓笑起來的時候失去該有的微笑曲線,甚至可能導致後牙的開咬。


牙弓的發育

牙弓寬度的研究多半分為前方牙弓以及後方牙弓,左右兩顆犬齒之間被視為前方牙弓,而左右兩顆臼齒之間的寬度則被視為後方牙弓。


在研究牙弓寬度的變化中,以Moorrees (1969) 、Moyer (1976) 、Bishara (1997) 這三位大師做的研究最為知名


他們發現:下顎牙弓前方寬度在乳牙列階段(4-6 歲)變化不大,但在上、下顎門牙萌發期間顯著增加(約 3 毫米),在到達在 8~9 歲(混合牙列階段)後幾乎達到穩定,甚至在成年之後會稍微縮減約0.5mm。


而上顎牙弓前方寬度在9歲之前會緩慢而穩定的增加,直到12歲13歲的時候會因為上顎犬齒的萌發,而有跳躍式的增加,在成年之後可能會稍微縮減約0.5mm


而後方牙弓的寬度,不像是犬齒間寬度會在比較早就停止,隨著年紀會慢慢增加,一直到停止生長為止,不論是上顎臼齒間或是下顎臼齒間,都是如此。


根據以上的研究,如果要按照人本來發展的天性來促進適當的牙弓發育的話,下顎牙弓前段的發育黃金期是九歲之前,而上顎牙弓前段的發育黃金期是十三歲之前。


因此梁醫師覺得很重要的是,能不能在孩提階段利用自己生長的潛能來促進牙弓的發育,譬如說:吃適當質地的食物以及正確發音來訓練該有的口唇肌肉運用。


食物

我們的祖先是狩獵採集者,生食許多堅硬耐嚼的食物,刺激顎骨生長寬大,完全沒有牙齒排列不下的問題。



隨著我們懂得用火烹調、食物的質地變軟甚至發展到今天的精緻飲食像是各式食物泥、甜點等等,讓我們只需要少少的咀嚼就可以獲得足夠熱量。


少了咀嚼力的刺激,使得上下顎骨牙弓發育變窄,進而導致咬合不正。


因此,在孩童時期獲得足夠的刺激對於牙弓發展至關重要。


梁醫師會建議:從小朋友長出乳牙開始,就可以從食物泥慢慢轉變成質地正常的飲食,也就是希望最終目標是大人吃什麼,小朋友就跟著吃什麼。


一開始只有長出幾顆門牙的時候,可以用剪刀稍微幫忙把食物剪小。


但是等到大約三歲開始,20顆乳牙都已經長齊全之後,就應該讓食物的體積維持正常一口大小,好讓孩子練習咀嚼,刺激正常顎骨的發展。


有時候照養者怕孩子不好咀嚼,而用剪刀把食物剪得細細碎碎的,這對已經長出乳牙的孩童來說,反而是過度保護,會抑制他們該有的正常發展。


發音則是另一個要注意的部分

現在3C產品盛行,加上前一陣子疫情大家都戴著口罩,使得許多小朋友在學說話的時候無法直接面對面看到大人的唇舌運動,也造就了許多構音不標準的情形。


一般來說,正常的口咽部肌肉成熟學習會從後到前,而發音也是類似的情況。


兒童在早期更容易控制嘴唇和舌後部的動作, 而對舌尖的精細控制則需要更長時間發展,因此像z, θ會比較慢才學會。



梁醫師會建議可以參照上表來評估孩童發音的進度是否有落後,如果有的話,最好的方法是由父母在家當面跟小孩子多說話,讓小朋友模仿大人的正確構音方式。如果有進一步困難,也可以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


今天我們要談的主要是跟牙弓發育有關的構音,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會在四歲前習得的齒齦塞音像是”d” “t”

“d” 是個濁齒齦塞音: 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顎(牙齒後方的牙床隆起處),聲帶震動。

“t” 是個清齒齦塞音: 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聲帶不震動。


正確發這兩個音的時候,舌頭會頂住上顎,進而促進上顎牙弓側方的發展


但有時候小朋友會用舌頭往前抵住牙齒來發出類似的音,這樣一來會造成門牙被往前的舌頭往外頂出去,產生暴牙。


同時也失去了舌頭正常發音往上抵住上顎時,所產生的側方力量,使得上顎牙弓前方沒有辦法被順利舌頭撐寬。


在練習正確發音的時候,小朋友很可能會覺得枯燥無聊,因此我會推薦用唱歌來學習”t”” d”這兩個發音,而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剛好就符合這樣的要求:

叮叮噹  叮叮噹        鈴聲多響亮

你看他不避風霜       面容多麼慈祥

叮叮噹  叮叮噹         鈴聲多響亮

他給我們帶來幸福    大家喜洋洋


牙弓的型態

到了成人,我們會把牙弓分為不同的形態:大多數人是以卵圓形(ovoid)為主,也有少數人會呈現小臼齒區域內凹的鐘形(Bell)牙弓。



而牙弓比較寬的人常常會是較偏向方形(Square)的型態,比較瘦長的人則多半會以前方較為突出的錐形(Taper)型態為主。


標準的牙弓寬度

最早提出人們的牙弓寬度應該要有一定的數值是是由 Pont 在 1909 年提出的Pont's Index,用於根據上顎四顆門牙的牙冠近遠心徑總和來預測上顎牙弓寬度。

計算方法如下:

測量上顎四顆門牙最大近遠心徑並加總。

將此總和乘以一個常數,得到預測的牙弓寬度。

預測上顎第一小臼齒間寬度(Maxillary inter-first-premolar width):總和 x 100 / 80

預測上顎第一臼齒間寬度(Maxillary inter-first-molar width):總和 x 100 / 64


但是這個假說很快的就被後面的學者推翻(真的是一卡車的學者都做了類似的研究來驗證)。結果都發現觀測到的牙弓寬度與 Pont's index 預測的牙弓寬度之間的相關性很低,相關係數大多落在0.2~0.36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用這項公式來做預測,大概只有二到三成的結果會是正確的。


更重要的是,研究結果顯示,Pont's index 往往會高估所需的牙弓寬度,這意味著根據該指標進行的強制性牙弓擴張可能會導致不理想的治療結果。


好吧!既然沒有一個公式可以用,那我們就試圖來找出個平均值,用這樣的平均值來對應總可以了吧?

各國的科學家們又蒐集了各式各樣的數據,結果發現:男性患者的牙弓寬度顯著大於女性患者。


!!!!


好吧,雖然這句話有說好像等於沒有說,不過這告訴我們男女生的牙弓寬度應該要分開來比較才比較合理。


數據顯示,即便是同一個種族的同一群人,他們的變異仍然大到不能忽視,以東亞男性來說,百分之七十的人的上顎犬齒之間寬度會在29.46 mm到32.54 mm之間。而上顎第一大臼齒之間寬度甚至會落在50.13 mm到55.07 mm之間。


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平均值是可以套用在每個人身上的。


但是從這些研究中,科學家們的確發現了一件事情:臉型的長短會跟牙弓的寬窄有關。


其中很有名的研究是Matthew Forster在2008年發表的。


他一共招募了 185 位未接受過矯正治療的男女比例相當的成年人,結果發現,當下顎骨角越趨向高角度,也就是臉型較長的時候,不論男女的牙弓寬度均呈現減小的趨勢。反之,如果是短臉型的人,他的牙弓寬度也會較寬。


因此在的牙弓大小是否恰當的時候,除了看牙齒的排列是否恰當之外,整體頭顱的寬窄以及臉型的長短都必須要納入考量,才能讓整體的笑容達到和諧。


而和諧的笑容還包括了白、紅、黑的和諧,白色指的是牙齒、紅色指的是牙齦跟嘴唇,而黑色則是接下來要談的另外一個主題:


Buccal Corridor (頰廊)

Buccal Corridor (頰廊) 的定義為:當微笑嘴角往上往外提起的時候時,後牙頰側面與嘴角之間的陰影空間。


在研究Buccal Corridor時,研究人員通常會邀請矯正牙醫、一般牙醫師和民眾等不同群體,使用視覺模擬量表 (VAS) 對笑容照片進行評分。



而在許多測驗當中,多數的結果都認為較寬闊的笑容 (也就是頰廊較小) 更具吸引力,這件事情似乎是東西方皆然。


例如Ioi 等人的研究發現,日本和韓國的正畸醫師和正畸患者都傾向於較窄或中等程度的頰廊空間 ,而非較寬的頰廊空間 。


而另一項由 Moore 等人進行的研究也發現,沒有頰廊空間或頰廊空間較小的笑容被認為比頰廊空間較大的笑容更具吸引力。


而頰廊大小的接受度似乎存在一個臨界值。多數研究指出,非專業人士對於頰廊大小的接受範圍約為 5 到 16 毫米,或佔據總笑容面積的 16~17%。而 Ker 等人提出,理想的頰廊大小為 16%,可接受範圍為 8% 到 22%。


當牙弓過窄而使得雙側頰廊黑影過大時,我們就可以考慮在生理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向旁擴張牙弓。


並且利用牙弓擴張所得到額外的空間來排列整齊齒列或是內收門牙,以下分享三個利用隱適美進行牙弓擴張治療的案例。










微笑曲線對微笑美觀的影響更大

雖然有些研究發現頰廊的變化會影響微笑的美觀,但更多研究指出,微笑曲線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不論是矯正醫師或一般民眾,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扁平的微笑曲線比頰廊的些微變化更不美觀。





平坦的微笑曲線在過度擴張牙弓的時候更為敏感,當過度擴張牙弓時,除了會造成後牙軸向向外傾斜,使得咬合功能不良之外,也很常會造成前方犬齒軸向向外傾斜且微笑曲線平坦。





總而言之,雖然前人做了不少研究來決定適當的牙弓寬度。


矯正似乎仍是藝術的成分多過於科學的成分一些,每個笑容的背後都需要矯正醫師的細膩判斷並且與受治療的朋友仔細討論,再來決定個人化的治療方向,好達成與受治療朋友臉部特徵相協調的和諧咬合。


延伸閱讀:上顎擴張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咬合平面歪斜的認知與處理方法

作者:梁祐銘


我們上一篇文章:咬合平面傾斜度與暴牙改正。說明了側面的咬合平面傾斜度如何影響正面的微笑曲線,今天要來聊聊正面咬合平面的歪斜趣味小知識。

什麼是咬合平面?

把上顎前牙的切緣尖端到小臼齒的牙尖連起來形成一條線,理想上會是一條與平行弧線

怎麼評估有無咬合平面歪斜?

瞳孔連線(Inter-pupillary line)以及露齒笑時的嘴角連線(Inter-commissure line)畫出來,以這兩條線作為水平參考線,觀察咬合平面(Occlusal plane)與這兩條是否有明顯的交角,造成咬合平面歪斜(occlusal plane canting)。

理想上我們會希望這三條線都是完全平行的,但人非完人,難免左右兩邊會有些長度不等或是角度不同的情形。,而產生程度不等的不對稱。




學者曾經對普羅大眾做過研究(註一),絕大多數的人對於2度以內的咬合平面與瞳孔連線的傾斜角度不會有明顯的發現,但是一旦咬合平面與瞳孔連線傾斜的角度達到4度以上則會被認為是不美觀的。


但是這時候就產生一個有趣的問題了,如果瞳孔、嘴角以及咬合平面這三條線之間彼此都不平行,那到底要怎麼判斷咬合平面有沒有傾斜?

或者是說,矯正醫師或是假牙醫師要怎麼來設計咬合平面的角度?到底是要跟瞳孔連線平行?還是要跟嘴角連線平行?還是要取瞳孔與嘴角之間的中間值呢?

2017年,西班牙、荷蘭以及美國的跨國團隊發表了一篇文章(註二),利用電腦軟體先將嘴角連線以及瞳孔連線設計出三度的夾角,創造出些微的不對稱,接著在這種情形下擺放不同的咬合平面角度,一共會有三種不同的狀況:


A:咬合平面與瞳孔連線平行
B:咬合平面與嘴角連線平行
C:咬合平面介於瞳孔連線以及嘴角連線的角度之間


您會最喜歡哪一個呢?

在247位受試者中,多數人其實都比較喜歡B或者是C的情況唷




其實這樣的狀況也不難理解,人的眼睛其實是會自動尋找鄰近的參考點或是參考線,而瞳孔相較來說距離牙齒比較遠,所以相較而言比較貼近嘴唇的弧線相對來說是更迷人的。


要怎麼減少咬合平面傾斜?

正如前文所說,咬合平面的傾斜是從正面來看的時候一側牙齒露出過多,而一側較少。

如果只進行牙齒矯正的話,需要想辦法創造不對稱施力,並且同時考慮笑的時候所露出上門牙的垂直高度以及整體臉部的長度,決定是要將哪一側牙齒壓入骨頭內或是要拉出來,或者是都壓進去但是一邊壓的多而一邊壓的少。



有什麼方法可以創造不對稱的施力


懸臂式裝置

這種懸臂式裝置(cantilever)是從後牙區域延伸出一條懸臂勾,將懸臂勾到前牙的牙弓線上,另外給予前牙垂直向的力量。這種方法是利用後牙的錨定來移動前牙;可以只有單側使用、也可以雙側都用但施予大小不同的力,藉此來改正歪斜的情形。



陰陽線

一開始的陰陽線其實是需要經由矯正醫師自己彎折兩段牙弓線,並且把兩段牙弓線綁在一起。這樣的做法概念是利用左側的整段牙弓當作錨定來移動右側,以及利用右側整段牙弓當作錨定來移動左側,後來經過劉人文醫師的設計則有了類似這樣形狀的現成牙弓線出現。



骨釘

相較於以上兩種裝置,骨釘的使用在力學上面則直觀許多,就是直接利用骨釘當作錨定,合併使用橡皮圈或是彈簧連接到牙齒上,給予牙齒壓入骨頭或是挺出骨頭的力量。



隱形牙套

我們在做隱形牙套流程設計的時候,也可以藉由移動速率的差異或是移動部位的不同,設計出將一側牙齒壓入或是一側牙齒挺出的相對性差異。



而差異比較多的情況有可能會合併進行正顎手術,最常見會以勒福氏第一形上顎切骨手術(LeFort I 術式),將上顎骨分成兩塊,將齒槽骨的骨塊進行正面旋轉(Roll rotation)的移動,移動到理想的位置之後再利用骨釘骨板固定起來。



更多關於正面咬和平面傾斜的文章請參考以下連結:













註一:引用自以下兩篇文章

註二:引用此文章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咬合平面側面傾斜度與暴牙改正

作者:梁祐銘


米開朗基羅說:「我在大理石中看見天使,於是我不停雕刻,直到使祂自由。」

而矯正醫師也在各式不正咬合中看見被禁錮的下臉部線條,於是我不停雕刻,直到笑容飛翔。


在矯正之前梁醫師會全面評估牙齒的角度?骨頭的長度?臉型的比例如何?而上一篇在各種臉型與矯正的考量之中,我們也有談到正面臉的長寬比例以及臉部輪廓線條會如何影響梁醫師的矯正設計。

而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從側面來看,如果是暴牙合併小下巴的情形梁醫師會怎麼做設計側面咬合平面來改善下臉部線條以及做好微笑曲線




這次要分享的美少女來找梁醫師的時候快要16歲了,從小一直覺得上面的牙齒很暴,但是怕痛不敢矯正,這次是他的朋友做完矯正之後覺得很滿意所以她才鼓起勇氣來找梁醫師。

檢查起來上下顎門牙都極度向外突出,比平均值多出了10~20度左右,上下嘴唇也跟著被門牙向外頂出去。在咬起來的時候下顎門牙更是咬到了上面牙齦,形成深咬的情況。




面對像是這樣的情形,矯正醫師除了要把外凸的門牙向內收進來之外,更需要做好對於咬合平面(occlusal plane)的控制。


什麼是咬合平面

咬合平面指的是所有牙齒的切端連線,從前面門牙、犬齒的切緣到後面小臼齒以及臼齒的咬頭所連起來的想像平面咬合平面從前面來看是曲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微笑曲線,而從側面來看就會接近直線的情況。




我們這次所談的咬合平面會從側面來觀察,一般來說咬合平面大概會跟FH plane(從眼眶下緣到上耳道的連線)呈現4~12度左右。




也有人會用Camper’s line(從鼻翼到耳珠的連線)來做咬合平面的評估,咬合平面大概會跟Camper’s line呈現平行的狀況。




當從側面來看的咬合平面越陡峭,從前面看起來的微笑曲線也會比較偏向U型;而從側面來看的咬合平面越平,從前面來看的微笑曲線也會比較平,甚至可能是倒U型




比較平的咬合平面看起來會比較陽光、較為剛毅,而比較陡峭的咬合平面則顯得較為柔美。英國的學者曾經調查過一般民眾以及牙醫師對於咬合平面傾斜度的喜好。

Angle Orthod. 2012 Mar;82(2):218-23. doi: 10.2319/050411-318.1. 

研究首先固定門牙的位置,並且利用修圖軟體將上顎後牙往上或是往下做移動。並且將這幾張圖給民眾以及牙醫師觀看來調查他們的喜好程度。結果多數人選擇10到15度是他們最喜歡的樣子。


怎麼決定上門牙的適當位置

梁醫師在矯正之前會咬合平面這條線畫出來、再參考臉部放鬆以及大笑時候的嘴唇與上顎門牙之間關係,來決定未來理想的上顎門牙位置。決定了上顎門牙的移動範圍之後,再以上顎門牙為中心來決定其他牙齒該有的位置。

如果在矯正過程中主要是利用上顎門牙向上壓入的方法處理深咬,往往會讓咬合平面從側方來看產生逆時鐘的旋轉,使得咬合平面變得比較平,牙齒就會比較遠離嘴唇。




反之如果希望能夠得到比較柔順的牙齒排列的話,則需要設計好咬合平面的位置之後,順著設計的咬合平面來排列牙齒,如此一來才更有機會讓矯正完的牙齒排列與嘴唇弧度形成良好的微笑曲線。

一起來看看一年半後她的自信蛻變吧















延伸閱讀:微笑曲線的設計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骨暴治療與微笑曲線

作者:梁祐銘



在治療有暴牙困擾的朋友時,我除了會將本來外凸的牙齒收進來達成唇形的美化之外,還需要注意到笑起來的時候齒列是不是可以達到和諧漂亮的曲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微笑曲線





什麼是微笑曲線

所謂的微笑曲線指的是上面門牙到犬齒(或是到小臼齒)的切端所連起來的弧線,我們會希望笑起來的時候下唇的上緣可以跟這條弧線平行或是輕輕接觸


要達到這件事情,不是單純的一昧把前面牙齒往內收進來就好,還需要兼顧前上顎門牙與嘴唇之間的垂直距離、門牙的角度、甚至是後面的大臼齒在垂直高度的移動。

如果矯正的時候單純只有把前面牙齒收進來,前面牙齒常常會變得向內倒,看起來就會比較死板。甚至可能讓笑起來的時候牙齦露出的量更多,也就是網友所說的笑齦。就如同下圖的情形


面對像這樣的笑齦以及牙齒內傾的狀況,梁醫師會把牙齒向上壓進去之外,還要想辦法改變門牙的角度才可以讓笑起來的時候變得更美。

更甚者,有時候除了要調整前面牙齒之外,甚至連後面牙齒的垂直高度都會需要跟著納入考量,要把後面大臼齒再往垂直高度壓進去一些,最後完成的微笑曲線才可以有最理想的效果。


來看看真實改變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骨暴治療合併全口重建的狀況,P是個氣質出眾的美女,不過P來找我的時候口內狀況其實不太好,因為原先的醫師為了掩飾牙齒的歪斜以及暴牙、直接以假牙來做調整,甚至把前面門牙都故意做的比較小來掩飾原先向外凸的牙齒,但是結果就是牙齒的齒軸跟外觀都在一個不穩定的狀況。

箭頭處為一小小的假牙,以及不貼合的前面門牙假牙。

如果從X光片看牙齒角度的話,其實也沒有太往外凸,但是上下顎的骨頭前緣的確都比較往外,也就是網友所說的骨暴的情形。

骨暴的治療在現在骨釘技術的蓬勃發展之下,的確有了長足的進展。矯正醫師除了牙齒前後的移動之外,對於垂直向的控制也可以做得更精緻。

矯正重新分配空間並請贋復醫師製作最後假牙


所以我們先請贋復假牙醫師拆掉原先不貼合的假牙、重新製作緊密的臨時假牙之後,慢慢關閉右上的缺牙空間、重新分配口內空間好讓未來每顆牙齒都有最美觀的比例以及大小、整個療程都需要小心翼翼的在骨頭可允許的範圍內、盡最大的努力來做調整、最後梁醫師確認所有牙齒的旋轉、移動、角度都在最理想的情況之後,再請贋復假牙醫師上場,重新製作最後的正式假牙。呼,唸完這一串治療我都累了。


治療完成之後,我們可以從X光上看到,牙齒的排列情況不再是原先東倒西歪而是都立正站好。


本來無法輕鬆閉起來的嘴唇,在治療之後也呈現從鼻子、嘴唇到下巴的精緻曲線。




除了嘴唇的改變之外,梁醫師與贋復假牙醫師也努力地完成最適合她的微笑曲線,不管是正面、3/4角度、側面來看,從門牙到犬齒的微笑曲線都很迷人。




像這樣的矯正治療老實說會需要花費矯正醫師與贋復假牙醫師許多的心力,甚至有可能需要牙周病醫師上場來調整牙齦的高度,在所有醫師與接受治療的朋友彼此配合下,才成就了漂亮且可以長期穩定的笑容。

如果想要找梁醫師治療的朋友,可以到個人簡歷處,有我目前的看診資訊以及連絡方式,也歡迎追蹤我的FB或是IG並與我聯繫喔。












延伸閱讀:雙顎暴牙內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