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牙科·比基尼
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梁醫師小廚房】紅燒牛肉麵
作者:梁祐銘
防疫三級進入到第三個星期,所有該煮過的東西大概都煮過一遍了,加上避免群聚也不能夠及時去買新鮮的食材,分享給大家我的清冰箱牛肉麵食譜。
這個牛肉麵食譜主要源自於美食家梁幼祥先生的食譜,我超愛梁幼祥說的這段話:真正好吃的牛肉,是要看起來堅挺,而吃起來柔嫩軟塌,還要帶著膠質,微微的會沾唇才過癮. 如果你吃的牛肉少了這個膠質的口感,基本上是師傅對於牛肉的質地見解還不夠。
我覺得他對於那個膠質沾唇的描寫實在是太棒了,微微的黏住嘴唇卻又入口即化,真的是一流。以下是他的原始食譜。
1. 將買來的整塊牛腱(約兩斤)入鍋,加水,加蔥兩支,薑六片,米酒一湯匙,煮20分鐘。
牛肉不能先過水,而且要從冷水慢慢加熱至沸騰後轉小火,中間也不能加冷水,一鍋到底血水是美味的來源,只要去掉表面的雜質即 可)
2. 將肉撈出,切自己喜歡的大小塊或是片狀。做法2之前千別切肉,因為肉尚未成型,切成小塊再煮再燉,肉會變得歪七扭八的不美觀。
3. 在炒鍋中放四匙油,炒香20粒大蒜、一個洋蔥切片、2湯匙花椒,待洋蔥軟香,加入三湯匙辣豆辦醬、醬油一杯、糖一湯匙、酒三湯匙,用中小火拌炒一分鐘 (可以加番茄一個,也可以不加)。
4. 將牛肉及原來煮牛肉的湯一起入鍋,並加入六粒八角、兩片月桂葉及少許胡椒粉,煮滾後用文火續煮一小時,關火蓋上鍋蓋,不要動鍋中物,一直等到鍋冷就成 了。再加熱時,再試味道加鹽調味,即成牛肉湯底了!
不過我自己喜歡香氣更夠的版本(一樣利用梅納反應來當好幫手),以下給大家參考。
1.起油鍋、下洋蔥絲、蒜頭、蔥白一起炒後起鍋。
2.牛腱切大塊(約莫兩公分)去煎,我喜歡牛腱勝過牛腩,因為牛腱的膠質遠多於牛腩,吃起來才有沾唇的口感。
3.把剛剛炒好的蔥絲等放入牛肉中,並且加入豆瓣醬、胡椒粉一起炒。我個人推薦喜樂之泉的有機豆瓣醬(兩大匙)配上黑豆桑的豆瓣醬(一小匙)。我自己是覺得喜樂之泉的豆瓣醬比較香比較甜、至於黑豆桑的豆瓣醬的朝天椒則是又香又辣,如果小朋友不敢吃辣的千萬不要多放。
4.大致炒好之後再加入醬油、米酒、糖、八角拌炒。
5.加水、六顆番茄蓋過牛肉燉煮。等煮滾之後撈去浮渣,再用壓力鍋直接煮到升到最高點之後關火,利用餘熱泡軟牛肉。(希望可以藉由這樣的作法節省能源)如此反覆進行兩次即可。
另外還要推薦大家一個我新發現的玩意。真是都市俗,竟然活到了2021年才發現這個好東西。那就是
米麵條
這次疫情有位朋友送了我們這個東西,真的讓我大吃一驚。我原本以為用純米做成的麵條應該都會軟軟爛爛,不會像用麵粉做成的麵條一樣有口感。可是沒想到煮好後,一口咬下竟然是Q彈的!
上網搜尋之後,其實我也還是找不出來究竟是什麼製程可以讓他這麼的有彈性而且又無麩質(我自己是推測或許跟他的麵條形狀有關,可以看到他是兩側與中間的地方比較厚,可能是因為這樣的關係維持了口感),不過目前已經有多家廠商推出了多種選擇,如果哪位朋友有覺得不錯的產品也拜託推薦給我嘗鮮。
米麵條除了有彈性又是無麩質讓我想要推薦給大家之外,我還想要跟大家聊一件事情就是我們的糧食自給率。也就是我們吃的東西有多少來自於自己的國家。在飲食習慣不斷改變的現在,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吃米45公斤,而麵粉近50公斤,但麵粉的原料「小麥」也同樣非常依賴進口。
糧食這其實就是戰略物資的一環,就好像疫苗或是口罩一樣,只是以往我們都常常忽略了這樣的小東西其實對於我們生存還有社會的穩定很重要,但是當這次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才會意識到這樣的重要性。
在2008年的時候曾經因為各種綜合因素(糧食生產國的天災、穀物又大幅加工變成生質燃料、各國為了維持自己糧食安全而管制禁運),使台灣第一次面臨糧食危機。使得當年台灣的食品價格上漲了12%,進口物價指數上漲了26%,糧價上漲帶動的物價上漲也造成社會動盪。
如果吃的東西大部分都都來自國外,等於我們生存的命脈都掌握在別人的手上,在極端的狀況下,的確有可能出現「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吃」的窘境,如果我們可以在維持自己的口腹之慾同時,多選購一些食材本來就來自於台灣而非進口的產品,其實我們也默默的在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
延伸閱讀:台灣的糧食自給率
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
【梁醫師小廚房】:早餐燕麥粥
作者:梁祐銘
自從疫情加溫,臉書上就出現了父母煩惱小孩的活動要怎麼安排的哀號,除了活動不知道怎麼安排,還要煩惱到底要吃什麼才好。今天來分享一下關於燕麥的兩三事。希望可以讓大家多一點健康的選擇。
燕麥是生長在比較高緯度的作物,其實一開始最主要是拿來當作圈養動物的飼料,但是自從科學家發現燕麥可以降膽固醇之後,因市面上許多食品都強調自己有添加燕麥、很養生,也有人把燕麥當成正餐天天吃。但這樣到底好不好呢?
燕麥之所以可以降低膽固醇,是因為裡面含有β-葡聚醣這種可溶性膳食纖維,也就是煮燕麥粥或是沖泡燕麥片時,產生黏稠口感之膠狀物質的主要來源。也因為這樣黏稠的特性可延緩胃排空時間,加上膳食纖維吸水膨脹後體積增加,能帶來胃部的飽腹感。β-葡聚醣可以降低人體內的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進而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根據這樣根據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DA)建議,每天攝取3公克的β-葡聚醣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差不多就等於1碗煮熟燕麥的份量(約60公克的乾燕麥片)。
因此就有人想說,既然燕麥的對人體健康這麼棒,那我多吃一些就可以有更好的效果吧。但是因為燕麥的纖維很粗,所以並不容易只靠自己的牙齒就大量攝取。就有把燕麥磨碎的想法出現,這樣一來就可以大量攝取我們想要的β-葡聚醣了吧。
但是別忘了,燕麥本身是主食類。燕麥片所含的澱粉是一般白飯2/3的量。所以如果大量攝取這樣精緻燕麥的時候,會讓我們攝取過多的澱粉,過多的澱粉會造成我們身體的熱量攝取過多而使得三酸甘油酯太高,一樣對身體產生負擔。
所以就有人想,那我用化學方式把其中的β-葡聚醣提煉出來,這樣就不會攝取太多的澱粉了。然而根據科學家研究,未精緻過的燕麥之所以可以有效降低血中的膽固醇,跟它在腸胃道中釋放的速率以及燕麥中本身所含有純化其他成分如蛋白質等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純化過後的β-葡聚醣對於降低血中之脂質的能力較未精緻過的燕麥來的差。
所以,到底該怎麼吃燕麥呢?
我的建議是:不要想太多吃就對了。不要把它當成一種藥來攝取。而是享受它所帶來的幸福滋味。不過還是盡量要吃沒有添加太多添加物的版本。
簡單來說,一般我們可以根據製造過程把早餐常見的燕麥分成以下幾類。以下從最原始介紹到最精緻
Oat Flake
去殼的燕麥粒被先被蒸煮然後再被壓捲成薄片並乾燥,就是一般在賣的燕麥片(或是大燕麥片)。這樣的做法可以讓燕麥片被長期保存,並通過增加表面積來幫助燕麥更快地煮熟。
Muesli
這一開始是由瑞士醫生(Maximilian Oskar Bircher-Benner)於19世紀末所提出來的,將燕麥在冷水中浸泡12小時,然後加入一點檸檬汁、甜煉乳、蘋果泥、榛子或磨碎的杏仁一起吃。這個在台灣其實不常見,不過在歐洲其實蠻流行的。天母的家樂福甚至有一整櫃都在賣從德國進口的Muesli。
Granola
Granola 保留了穀物原本的外型,也留下許多營養,除此之外更添加堅果、果乾等天然食物,最後以蜂蜜烘烤,讓整體看起來有種誘人的金黃色,咬下去的酥脆口感也是小朋友的最愛,泡在牛奶當中也比較不會軟掉。在Costco有賣的早餐棒也是屬於這種。
Cereal
耳熟能詳的喜瑞兒:也就是俗稱的玉米穀片,Cereal是用各種穀物(通常是玉米或小麥)磨粉塑形之後製成的各式穀片,纖維含量極高但已經看不出來原來穀物的形狀,通常會添加糖粉、食用色素、香料等,對於我來說是營養價值最低的選擇。
我一般在家裡的做法是:將大燕麥片浸泡熱水之後拿去微波一分鐘,確保燕麥煮熟再加入牛奶、莓果。然後就去挖小朋友起床,跟他們說今天有脆脆麥片可以吃,早起來的人可以讓它們自己加一些Granola進去,太晚起來的人就會發現自己的脆脆麥片軟掉了,下次就會早點起床。不過要提醒有小朋友的家長是,如果只有加牛奶,這樣的蛋白質攝取量對於小朋友可能不太夠,可以用起司或是蛋來搭配,確保他們的營養均衡。
本篇內容的科學證據主要摘譯自Grundy在2018年發表在Food and Function的文章。(好奇去查了一下Food and Function的Impact factor竟然有4.17,比很多牙科的期刊都高很多呢!)
延伸閱讀:飲食的選擇【口呼吸專欄之三】
更多食譜:梁醫師小廚房
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靈魂急轉彎觀後感之二
作者:梁祐銘
在《靈魂急轉彎》(SOUL)這部皮克斯的大作中不停探討的其中一個議題就是生命的價值。我們究竟為何而來人世?是否真有屬於我們的天命?在影片當中透過一個又一個小故事讓人深深省思自己的生活。
我的成長背景是80年代台灣傳統的升學制度,也是個對於這樣的體系適應得還不錯的小孩。從小被設定或是自我設定的目標很簡單:盡可能學習好每一個階段然後在考試中展現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樣的模式一直運作得很順利,直到我上了大學之後才慢慢改變。懵懵懂懂念了牙醫系的我開始在探討這樣的工作是不是我的志向,還好最終找到了一個喜歡的領域:齒顎矯正。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準備齒顎矯正專科考試之前,每天幾乎都在醫院待到晚上十點再回家繼續念書,一心一意只為了確保三年半的訓練過程可以開花結果。那段時間雖然辛苦,每天就是早上被兒子吵醒換完尿布之後就繼續坐回書桌念書,不過因為有個很明確考過專科的目標,再加上是投入在喜歡的領域所以一點也不覺得累。
最後放榜的時候也的確讓我大大鬆了一口氣,可是也讓我驟然頓失目標,考上了專科醫師,那之後呢?
在《靈魂急轉彎》中當Joe終於千辛萬苦回到人世,完成了他夢寐以求的和知名樂手Dorothea Williams的同台演出後,他感到心滿意足卻有點悵然若失。他說「我以為這一切都會不同,但是好像也沒什麼不一樣。」樂團的主角就跟Joe講了個故事
小魚問大魚說:「海洋在哪裡?我要去找它!」
老魚:「海洋?你就在海洋當中了啊!」
小魚:「不!這不是海洋!這是水!」
老魚:「我們一直都在其中,沒有離開。」
我太習慣設定了一個簡單很明確的目標去達成,不論那個目標是贏得某個比賽或是獲得特定頭銜,這讓我把一個長遠的終點簡化成一個又一個路標,只要通過那個路標就好像讓自己的路程走的明確一點,卻始終沒有仔細想過那個最終的目的地應該要長得什麼樣子。
Born to Explore
當22號換上了Joe的身體,22 號起初不習慣雜音紛亂,但漸漸地,他從新生兒的觀點重新認識了這世界:長號女孩雖然音準不準依然沉浸其中、地下鐵通風口吹上來的風可以讓他手舞足蹈好一陣子、楓樹上飄下的種子是旋轉得多麼美妙。
老實說如果沒有生小孩,我可能難以體會22號所感覺到的到底是什麼。但是自從有了三個小孩,看著孩子看待沒見過的事物時眼中所閃爍的光芒、他們對於古怪的事物發自內心地大笑,我才重拾他們所認識的世界的美好。
Find your Spark
《靈魂急轉彎》中始終沒有明確定義什麼是Spark,只是透過Jerry告訴Joe:Spark is not your purpose.
從小到大我總是羨慕偉大、追逐成功。但是過了而立之年之後,我才領悟到懂得生活的人才是最厲害的。
我不是說不應該追求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只顧著小確幸就好,只是在追逐理想的過程,我們還是要生活,每天都要面對起起伏伏的人生,譬如說小孩小孩的爆哭、家庭的爭執永遠都在發生,能夠透過好好生活來熨平這些生活中的皺褶讓自己保持穩定的狀態,才能繼續追尋求我們所想要的夢。
我很喜歡賈伯斯2005年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他以自身經歷說明他當年從大學輟學後,因為單純的喜愛而去選修文字藝術課程,而這段細微美好的體驗對於他日後設計蘋果電腦時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們不可能從現在的點滴看到未來,只有回首時才能看清來龍去脈。認真活在當下,珍惜每個人每一刻每件事,希望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火花。
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
靈魂急轉彎觀後感之一
作者:梁祐銘
上星期終於擠出時間看了皮克斯的大作:《靈魂急轉彎》(SOUL)。皮克斯透過主角Joe Gardner與22號靈魂的短短人生旅程,帶我們去重新省思天賦、志向與生命的價值。不過其中有一段跟我們牙醫實在是太有關係了。
Joe總覺得他最常拜訪的理髮師(Dez),是「生來就是要當理髮師」。但直到22號進駐了喬的身體用全新的觀點與Dez聊天的時候,Joe這才發現Dez在退伍後本來是想當獸醫,可是因為家裡有小女兒要照顧加上獸醫的學費昂貴,這才改學理髮。
22號對理髮師說:「那你一定很不開心!」
沒想到理髮師卻滿足且自信的回答,「完全不是!我很享受當一名理髮師。」
「雖然我不能跟發明捐血的人一樣拯救人命,但看看四周,我拯救人生!」
Wow,這簡直就跟我當年考大學的時候有87%類似。
高三就讀台北最臭屁的高中男校的時候,因為喜歡生物喜歡邏輯思考的關係,升學考試時眼中的目標只看的見能夠處理各式各樣疾病的醫學系而已。不過最終指考的成績讓我念了陽明牙醫系,成績放榜時高三的班導還打電話來關心我要不要去念,擔心我會因為跟當初的期待落差而適應不良。
不過當年傻呼呼的我也沒有想太多,覺得就去念念看吧!從業十年後我的感想就跟Dez說的很像:牙醫雖然不像醫生一樣搶救性命於危亡,但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讓人的生命更美好。
學生時代總是看前輩們施展魔法,把平凡的大眾臉變成明星。現在輪到我的時候也是盡我所能扭轉乾坤,雖然不敢說真的成為明星製造機,但總盡我的一切能力為治療的朋友著想。
雖然有時候因為想要拔掉不好的牙留下比較好的牙齒而多花了好多時間治療,但是聽著接受治療朋友這些年來的生活故事、看到完成治療後的笑容,也讓人覺得這一些時光都是值得的。
瞧,看牙醫跟理髮師多像,我們努力創造美好的笑容而理髮師打理出各式獨特的髮型,也都被椅子上的人拿起鏡子的神情療癒。
不過你知道嗎,其實牙醫的起源真的是來自於理髮師呢!
在中世紀時,當初醫學院所訓練的醫師,多半都是利用藥物來治療各種內科疾病。而外科項目諸如放血、灌腸、牙齒保健等則無須受過嚴格訓練的醫生參與。其中對牙齒保健的理解,更只侷限在拔牙及補牙而已。
所以像是拔牙這種需要一些手術工具的事情,很自然地就落在了手上也有刀子剪刀的理髮師頭上。他們會在幫顧客理完頭髮之後,接著做一些簡單小手術。所以在中世紀的理髮師,甚至有分成一般的理髮師和專門做手術的理髮師(Barber Surgeon)。看看下面的這幅畫,這是Franz Anton Maulbertsch's 所描繪的十八世紀時,理髮師幫人看牙的畫面。
不過時至今日,牙醫的發展也越來越科學、並益分精細。甚至除了口腔疾病的治療、咬合功能的追求、美觀笑容的展露外,甚至也把口腔與身體其他的系統疾病連結起來。如牙周病與糖尿病控制的關係、顎骨型態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連結等,都是在現代牙醫學越來越科學化之後才有的相關研究。
總之,現在牙醫的進步已經高度科學化甚至是藝術化。在我熟悉的齒顎矯正治療,每一位來尋求治療的朋友都是獨一無二的:根據不同的臉型、不同的咬合力量、各種顏面不對稱性、各式不正咬合、本身不同的需求期望所演變出來的治療計畫真是千百種,也讓我每天都可以從治療的朋友身上學到新的東西,還有什麼工作比能夠幫助人、可以讓我養家又能夠從中學到新東西更迷人的呢!
延伸閱讀:靈魂急轉彎觀後感之二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看歷史學矯正
作者:梁祐銘
前一陣子剛讀完勝者為王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橋段竟然在短短的一個世紀重演了兩次。分別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漢光武帝劉秀,還有東漢末年的梟雄曹操身上。
西漢末年被外戚王莽篡奪改朝為新,不久之後,就因天災人禍等種種原因,造成各地反叛,一開始諸豪傑推舉劉玄為天子,而更始帝劉玄則命劉秀為代理大司馬去招撫尚未納入版圖的河北州郡。
那個時候劉玄還相當忌憚劉秀,什麼兵馬物資都不給,雖說任命他為大司馬但卻是孤身上任,就憑著剛上任不久的更始帝的一紙命令去試圖招撫河北。
而當時在河北的主要勢力是王郎。王郎一看有政權想要來把我的地盤收走,自然就開始要跟劉秀拼命,四處抓捕劉秀,說如果有誰能夠抓到劉秀的話,就封他為萬戶侯。
在這樣風聲鶴唳的情況下,劉秀憑著自己的堅忍不拔的人格特質和審時度勢的政治聯姻,在短短的七個月間,招募了越來越多的各方人才,並且攻破王郎。
劉秀在王郎的宮廷裡,發現了數以千計的書信,都是劉秀剛招募來的官兵將士給王郎寫的。這些人擔心劉秀堅持不下去,所以寫信給王郎,對雙方都示好。如果你是劉秀,你怎麼辦呢?
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又亂了。一開始在北方的時候是袁紹跟曹操對著幹,而雙方的決戰是官渡之戰。那時袁強曹弱,雙方兵馬相差三倍,沒想到最後竟然是曹操打贏了,全部的輜重兵藏被曹軍繳獲。
無獨有偶的,曹操的一名心腹發現了在戰利品中發現了許多書信,他拆開一封之後臉色一變,急忙把信拿給曹操看。原來竟然是曹營當中的許多人向袁紹來往的密函。
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的故事,劉秀和曹操兩個人處理的方法也全然一致。曹操和劉秀為表示寬大,將所有信件全部當眾燒毀不予追究,並說:「叫那些反側不安的人可以自己安心了!」
西瓜偎大邊,在自身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底下的勢力難免兩邊押注。雖然得了勝仗,不代表我們一定要在這時將那些牆頭草連根拔除;如果可以使他們安心為自己效力,才有可能可以進一步壯大自己。
不過綜觀兩個領導人的性格(特別是曹操),這些曾經寫信給對方的人,若之後沒有辦法為自己效死力,我想領導人也不會重用他們的,可能就是個過渡時期的權宜之計吧。
其實在咬合當中也是這樣。當齒列當中有牙齒缺失的時候,旁邊的牙齒自動就會往空缺的地方倒過去,試圖想要佔領那邊的空間,這讓來接手的牙醫師很為難,究竟是要把那些牙齒拔掉或是要留下來利用,端看治療的牙醫師理念以及技術。
有些牙醫師會選擇拔除大量的牙齒而安置上一根根的人工植牙。不過在我的觀念當中,如果能夠盡量留下這些牙齒,讓自己的牙齒能為自己效力一輩子是最好的。如果牙齒本身的條件不夠好,至少讓它們為我們在效命一段時間之後,再換成植牙也是個不錯的選項。
因此在矯正過程當中,梁醫師看到這樣的牙齒的時候,也都會去思考兩個問題:
這個牙齒長期而言在口腔當中有沒有辦法扮演良好的功能?
這個牙齒如果長期而言不能留的話,我可不可以短期利用他讓最後的結果可以更好?
舉例來說,像下圖的智齒要不要早點拔掉呢?
或是如下圖,因為缺牙而造成下顎東倒西歪的齒列、上顎過度萌出的後牙。就會需要我們矯正醫師收服這些牙齒。讓他們各安其位、各司其職之後才有可能把他們留下來在口內繼續效力。
總而言之,在進行治療之前,我會好好盤點口腔內所有現有的資源。珍惜每一個可以留下來的牙齒、行使最大的口腔功能。
延伸閱讀:智齒拔不拔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勝者為王】讀後心得
作者:梁祐銘
這本書的全名應為勝者為王:資治通鑑大講堂,讀古今之變,一解成敗之謎。是北京清華大學的張國剛教授2017年的著作,把他在MOOC上大受歡迎的課程加上一些他之前的文章集結而成。
其實在圖書館看到主書名四個字的當下,第一個念頭是:他大概要說歷史都是勝利的人所寫的吧。不過再翻了前幾頁,就告訴我這樣的印象是錯的。
資治通鑑這部編年通史是司馬光奉旨編撰的,目的在於借鑒歷史上治理國家過程中,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甚至司馬光還會再重要事件的後面加上一段蓋棺論定的評價,基本上是為宋朝皇帝寫的治國參考書!
而張教授這本書則用比較淺顯的白話告訴我們:成功的人為何能夠成功。失敗的人為何失敗。
成功
第一個要素是他本身的努力:對劉邦而言人格魅力是他成功的要素、對漢光武帝而言在於寬厚精明。對唐太宗來說再於克己納言是他勝出的關鍵。
第二個要素是他上幾代人的積累:秦始皇站在秦穆公開始的基礎上方能統一天下、漢武帝和唐玄宗都有賴建國初期制定好休養生息的國策才能開拓西域、倉廩豐實文藝發展。
第三個要素是他的對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失誤。一開始起兵的時候,項羽的聲勢遠勝於劉邦,憑什麼劉邦笑到了最後而項羽只能烏江自刎;隋朝翻覆後起兵的李淵和李密也是一樣,一開始李淵只有三萬人,李密是他的十倍,最後也是李淵勝出。
但是綜觀上面幾點,成功的要件都還是在於人。這從書裡面舉的第一個案例就可以略知端倪。
當趙襄子需要選擇戰略要地來抵禦強大的聯軍的時候,究竟要選:長子、邯鄲或晉陽呢?
長子的優勢是城高池深,邯鄲的優勢是糧草豐足,而趙襄子這兩個都不去,他選擇去晉陽。
他認為,城高池深,是因為老百姓的徭役繁重;糧草豐足,說明老百姓的賦稅沉重!讓老百姓去築城挖池,大肆徵收老百姓的賦稅糧草,現在又讓那些人把命拿出來,跟你一塊守城守池,老百姓肯定不幹。
他說:「咱們去晉陽吧,先父在世之日告訴我,尹鐸當初治理晉陽,輕徭薄賦深得民心,這才是最可依賴的。」所以他選擇去了晉陽。
這件事情拿到現代也是一樣的,不論是創投、不論是醫院診所,我覺得最重要的永遠不是設備、不是儀器。而是一個個好的員工。能夠把資源投注在優秀人才上,並且讓人一起努力前進我覺得才是成功的關鍵。
我覺得這本書的可惜處之一是明明隋唐五代的歷史大概佔了資治通鑑四成的份量,但張教授在這本書裡面花了許多力氣著墨在漢代以前的人事,對於隋唐以降的興衰則花了十分之一的篇幅而已。這是讓我讀起來覺得不過癮的第一點。
失敗
這本書對於各個朝代末期是如何衰亡的則較少著墨或是評註,是使我覺得可惜處之二。
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朝代在滅亡之前的軌跡有些相似,不論漢、唐、宋、明、清。最後的幾位君主都有些小小皇帝即位,緊接著的外戚或是宦官或是跋扈大臣掌權,也就離亡國不遠了。
但不論是司馬光或是張教授都沒有對於這點多做解釋。
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或許這件事情也適用於每個朝代:成功需要的條件都是一樣的,但是有各式各樣的蠢事可能導致一個朝代垮台。
唐太宗曾經問魏徵:「守天下難易?任賢能、受諫諍即可。何謂為難?」
魏徵說了:「觀自古帝王再於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即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致危亡。聖人所以居安思危,正為此也。安而能懼,豈不為難?」
所以在本書所舉的歷史中,很少有人可以長壽又終保賢明聖達。對於現代人來說,雖然不是帝王,不過我們的平均壽命可是比那些帝王長了許多,要能夠一輩子都做出正確的決定,還真的需要時時看看前人的錯誤來提醒自己。
延伸閱讀: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