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靈魂急轉彎觀後感之二

作者:梁祐銘


在《靈魂急轉彎》(SOUL)這部皮克斯的大作中不停探討的其中一個議題就是生命的價值。我們究竟為何而來人世?是否真有屬於我們的天命?在影片當中透過一個又一個小故事讓人深深省思自己的生活。


我的成長背景是80年代台灣傳統的升學制度,也是個對於這樣的體系適應得還不錯的小孩。從小被設定或是自我設定的目標很簡單:盡可能學習好每一個階段然後在考試中展現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樣的模式一直運作得很順利,直到我上了大學之後才慢慢改變。懵懵懂懂念了牙醫系的我開始在探討這樣的工作是不是我的志向,還好最終找到了一個喜歡的領域:齒顎矯正。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準備齒顎矯正專科考試之前,每天幾乎都在醫院待到晚上十點再回家繼續念書,一心一意只為了確保三年半的訓練過程可以開花結果。那段時間雖然辛苦,每天就是早上被兒子吵醒換完尿布之後就繼續坐回書桌念書,不過因為有個很明確考過專科的目標,再加上是投入在喜歡的領域所以一點也不覺得累。


最後放榜的時候也的確讓我大大鬆了一口氣,可是也讓我驟然頓失目標,考上了專科醫師,那之後呢?


在《靈魂急轉彎》中當Joe終於千辛萬苦回到人世,完成了他夢寐以求的和知名樂手Dorothea Williams的同台演出後,他感到心滿意足卻有點悵然若失。他說「我以為這一切都會不同,但是好像也沒什麼不一樣。」樂團的主角就跟Joe講了個故事


小魚問大魚說:「海洋在哪裡?我要去找它!」

老魚:「海洋?你就在海洋當中了啊!」

小魚:「不!這不是海洋!這是水!」

老魚:「我們一直都在其中,沒有離開。」


我太習慣設定了一個簡單很明確的目標去達成,不論那個目標是贏得某個比賽或是獲得特定頭銜,這讓我把一個長遠的終點簡化成一個又一個路標,只要通過那個路標就好像讓自己的路程走的明確一點,卻始終沒有仔細想過那個最終的目的地應該要長得什麼樣子。





Born to Explore


當22號換上了Joe的身體,22 號起初不習慣雜音紛亂,但漸漸地,他從新生兒的觀點重新認識了這世界:長號女孩雖然音準不準依然沉浸其中、地下鐵通風口吹上來的風可以讓他手舞足蹈好一陣子、楓樹上飄下的種子是旋轉得多麼美妙。


老實說如果沒有生小孩,我可能難以體會22號所感覺到的到底是什麼。但是自從有了三個小孩,看著孩子看待沒見過的事物時眼中所閃爍的光芒、他們對於古怪的事物發自內心地大笑,我才重拾他們所認識的世界的美好。



Find your Spark


《靈魂急轉彎》中始終沒有明確定義什麼是Spark,只是透過Jerry告訴Joe:Spark is not your purpose.


從小到大我總是羨慕偉大、追逐成功。但是過了而立之年之後,我才領悟到懂得生活的人才是最厲害的。


我不是說不應該追求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只顧著小確幸就好,只是在追逐理想的過程,我們還是要生活,每天都要面對起起伏伏的人生,譬如說小孩小孩的爆哭、家庭的爭執永遠都在發生,能夠透過好好生活來熨平這些生活中的皺褶讓自己保持穩定的狀態,才能繼續追尋求我們所想要的夢。


我很喜歡賈伯斯2005年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他以自身經歷說明他當年從大學輟學後,因為單純的喜愛而去選修文字藝術課程,而這段細微美好的體驗對於他日後設計蘋果電腦時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們不可能從現在的點滴看到未來,只有回首時才能看清來龍去脈。認真活在當下,珍惜每個人每一刻每件事,希望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火花。





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

靈魂急轉彎觀後感之一

作者:梁祐銘


上星期終於擠出時間看了皮克斯的大作:《靈魂急轉彎》(SOUL)。皮克斯透過主角Joe Gardner與22號靈魂的短短人生旅程,帶我們去重新省思天賦、志向與生命的價值。不過其中有一段跟我們牙醫實在是太有關係了。


Joe總覺得他最常拜訪的理髮師(Dez),是「生來就是要當理髮師」。但直到22號進駐了喬的身體用全新的觀點與Dez聊天的時候,Joe這才發現Dez在退伍後本來是想當獸醫,可是因為家裡有小女兒要照顧加上獸醫的學費昂貴,這才改學理髮。


22號對理髮師說:「那你一定很不開心!」

沒想到理髮師卻滿足且自信的回答,「完全不是!我很享受當一名理髮師。」

「雖然我不能跟發明捐血的人一樣拯救人命,但看看四周,我拯救人生!」


Wow,這簡直就跟我當年考大學的時候有87%類似。


高三就讀台北最臭屁的高中男校的時候,因為喜歡生物喜歡邏輯思考的關係,升學考試時眼中的目標只看的見能夠處理各式各樣疾病的醫學系而已。不過最終指考的成績讓我念了陽明牙醫系,成績放榜時高三的班導還打電話來關心我要不要去念,擔心我會因為跟當初的期待落差而適應不良。


不過當年傻呼呼的我也沒有想太多,覺得就去念念看吧!從業十年後我的感想就跟Dez說的很像:牙醫雖然不像醫生一樣搶救性命於危亡,但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讓人的生命更美好。


學生時代總是看前輩們施展魔法,把平凡的大眾臉變成明星。現在輪到我的時候也是盡我所能扭轉乾坤,雖然不敢說真的成為明星製造機,但總盡我的一切能力為治療的朋友著想。


雖然有時候因為想要拔掉不好的牙留下比較好的牙齒而多花了好多時間治療,但是聽著接受治療朋友這些年來的生活故事、看到完成治療後的笑容,也讓人覺得這一些時光都是值得的。





瞧,看牙醫跟理髮師多像,我們努力創造美好的笑容而理髮師打理出各式獨特的髮型,也都被椅子上的人拿起鏡子的神情療癒。


不過你知道嗎,其實牙醫的起源真的是來自於理髮師呢!


在中世紀時,當初醫學院所訓練的醫師,多半都是利用藥物來治療各種內科疾病。而外科項目諸如放血、灌腸、牙齒保健等則無須受過嚴格訓練的醫生參與。其中對牙齒保健的理解,更只侷限在拔牙及補牙而已。


所以像是拔牙這種需要一些手術工具的事情,很自然地就落在了手上也有刀子剪刀的理髮師頭上。他們會在幫顧客理完頭髮之後,接著做一些簡單小手術。所以在中世紀的理髮師,甚至有分成一般的理髮師和專門做手術的理髮師(Barber Surgeon)。看看下面的這幅畫,這是Franz Anton Maulbertsch's 所描繪的十八世紀時,理髮師幫人看牙的畫面。





不過時至今日,牙醫的發展也越來越科學、並益分精細。甚至除了口腔疾病的治療、咬合功能的追求、美觀笑容的展露外,甚至也把口腔與身體其他的系統疾病連結起來。如牙周病與糖尿病控制的關係、顎骨型態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連結等,都是在現代牙醫學越來越科學化之後才有的相關研究。


總之,現在牙醫的進步已經高度科學化甚至是藝術化。在我熟悉的齒顎矯正治療,每一位來尋求治療的朋友都是獨一無二的:根據不同的臉型、不同的咬合力量、各種顏面不對稱性、各式不正咬合、本身不同的需求期望所演變出來的治療計畫真是千百種,也讓我每天都可以從治療的朋友身上學到新的東西,還有什麼工作比能夠幫助人、可以讓我養家又能夠從中學到新東西更迷人的呢!


延伸閱讀:靈魂急轉彎觀後感之二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看歷史學矯正

作者:梁祐銘


前一陣子剛讀完勝者為王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橋段竟然在短短的一個世紀重演了兩次。分別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漢光武帝劉秀,還有東漢末年的梟雄曹操身上。





西漢末年被外戚王莽篡奪改朝為新,不久之後,就因天災人禍等種種原因,造成各地反叛,一開始諸豪傑推舉劉玄為天子,而更始帝劉玄則命劉秀為代理大司馬去招撫尚未納入版圖的河北州郡。


那個時候劉玄還相當忌憚劉秀,什麼兵馬物資都不給,雖說任命他為大司馬但卻是孤身上任,就憑著剛上任不久的更始帝的一紙命令去試圖招撫河北。


而當時在河北的主要勢力是王郎。王郎一看有政權想要來把我的地盤收走,自然就開始要跟劉秀拼命,四處抓捕劉秀,說如果有誰能夠抓到劉秀的話,就封他為萬戶侯。


在這樣風聲鶴唳的情況下,劉秀憑著自己的堅忍不拔的人格特質和審時度勢的政治聯姻,在短短的七個月間,招募了越來越多的各方人才,並且攻破王郎。


劉秀在王郎的宮廷裡,發現了數以千計的書信,都是劉秀剛招募來的官兵將士給王郎寫的。這些人擔心劉秀堅持不下去,所以寫信給王郎,對雙方都示好。如果你是劉秀,你怎麼辦呢?


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又亂了。一開始在北方的時候是袁紹跟曹操對著幹,而雙方的決戰是官渡之戰。那時袁強曹弱,雙方兵馬相差三倍,沒想到最後竟然是曹操打贏了,全部的輜重兵藏被曹軍繳獲。


無獨有偶的,曹操的一名心腹發現了在戰利品中發現了許多書信,他拆開一封之後臉色一變,急忙把信拿給曹操看。原來竟然是曹營當中的許多人向袁紹來往的密函。


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的故事,劉秀和曹操兩個人處理的方法也全然一致。曹操和劉秀為表示寬大,將所有信件全部當眾燒毀不予追究,並說:「叫那些反側不安的人可以自己安心了!」


西瓜偎大邊,在自身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底下的勢力難免兩邊押注。雖然得了勝仗,不代表我們一定要在這時將那些牆頭草連根拔除;如果可以使他們安心為自己效力,才有可能可以進一步壯大自己。


不過綜觀兩個領導人的性格(特別是曹操),這些曾經寫信給對方的人,若之後沒有辦法為自己效死力,我想領導人也不會重用他們的,可能就是個過渡時期的權宜之計吧。


其實在咬合當中也是這樣。當齒列當中有牙齒缺失的時候,旁邊的牙齒自動就會往空缺的地方倒過去,試圖想要佔領那邊的空間,這讓來接手的牙醫師很為難,究竟是要把那些牙齒拔掉或是要留下來利用,端看治療的牙醫師理念以及技術。


有些牙醫師會選擇拔除大量的牙齒而安置上一根根的人工植牙。不過在我的觀念當中,如果能夠盡量留下這些牙齒,讓自己的牙齒能為自己效力一輩子是最好的。如果牙齒本身的條件不夠好,至少讓它們為我們在效命一段時間之後,再換成植牙也是個不錯的選項。


因此在矯正過程當中,梁醫師看到這樣的牙齒的時候,也都會去思考兩個問題:

這個牙齒長期而言在口腔當中有沒有辦法扮演良好的功能

這個牙齒如果長期而言不能留的話,我可不可以短期利用他讓最後的結果可以更好


舉例來說,像下圖的智齒要不要早點拔掉呢?





因為上顎沒有智齒的關係,下顎這顆智齒將來沒有對咬,清潔又比較困難,所以建議在矯正之後拔除以利將來的整體維護。但這顆智齒本身的牙周支持度還夠,所以如果現在可以拿他來移動前面的第二大臼齒打平咬合平面,就可以減少我們打骨釘的機會。


或是如下圖,因為缺牙而造成下顎東倒西歪的齒列、上顎過度萌出的後牙。就會需要我們矯正醫師收服這些牙齒。讓他們各安其位、各司其職之後才有可能把他們留下來在口內繼續效力。





總而言之,在進行治療之前,我會好好盤點口腔內所有現有的資源。珍惜每一個可以留下來的牙齒、行使最大的口腔功能。



延伸閱讀:智齒拔不拔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勝者為王】讀後心得

作者:梁祐銘


這本書的全名應為勝者為王:資治通鑑大講堂,讀古今之變,一解成敗之謎。是北京清華大學的張國剛教授2017年的著作,把他在MOOC上大受歡迎的課程加上一些他之前的文章集結而成。





其實在圖書館看到主書名四個字的當下,第一個念頭是:他大概要說歷史都是勝利的人所寫的吧。不過再翻了前幾頁,就告訴我這樣的印象是錯的。


資治通鑑這部編年通史是司馬光奉旨編撰的,目的在於借鑒歷史上治理國家過程中,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甚至司馬光還會再重要事件的後面加上一段蓋棺論定的評價,基本上是為宋朝皇帝寫的治國參考書!


而張教授這本書則用比較淺顯的白話告訴我們:成功的人為何能夠成功。失敗的人為何失敗。


成功

第一個要素是他本身的努力:對劉邦而言人格魅力是他成功的要素、對漢光武帝而言在於寬厚精明。對唐太宗來說再於克己納言是他勝出的關鍵。


第二個要素是他上幾代人的積累:秦始皇站在秦穆公開始的基礎上方能統一天下、漢武帝和唐玄宗都有賴建國初期制定好休養生息的國策才能開拓西域、倉廩豐實文藝發展。


第三個要素是他的對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失誤。一開始起兵的時候,項羽的聲勢遠勝於劉邦,憑什麼劉邦笑到了最後而項羽只能烏江自刎;隋朝翻覆後起兵的李淵和李密也是一樣,一開始李淵只有三萬人,李密是他的十倍,最後也是李淵勝出。


但是綜觀上面幾點,成功的要件都還是在於人。這從書裡面舉的第一個案例就可以略知端倪。


當趙襄子需要選擇戰略要地來抵禦強大的聯軍的時候,究竟要選:長子、邯鄲或晉陽呢?

長子的優勢是城高池深,邯鄲的優勢是糧草豐足,而趙襄子這兩個都不去,他選擇去晉陽。

他認為,城高池深,是因為老百姓的徭役繁重;糧草豐足,說明老百姓的賦稅沉重!讓老百姓去築城挖池,大肆徵收老百姓的賦稅糧草,現在又讓那些人把命拿出來,跟你一塊守城守池,老百姓肯定不幹。

他說:「咱們去晉陽吧,先父在世之日告訴我,尹鐸當初治理晉陽,輕徭薄賦深得民心,這才是最可依賴的。」所以他選擇去了晉陽。


這件事情拿到現代也是一樣的,不論是創投、不論是醫院診所,我覺得最重要的永遠不是設備、不是儀器。而是一個個好的員工。能夠把資源投注在優秀人才上,並且讓人一起努力前進我覺得才是成功的關鍵。


我覺得這本書的可惜處之一是明明隋唐五代的歷史大概佔了資治通鑑四成的份量,但張教授在這本書裡面花了許多力氣著墨在漢代以前的人事,對於隋唐以降的興衰則花了十分之一的篇幅而已。這是讓我讀起來覺得不過癮的第一點。


失敗

這本書對於各個朝代末期是如何衰亡的則較少著墨或是評註,是使我覺得可惜處之二。


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朝代在滅亡之前的軌跡有些相似,不論漢、唐、宋、明、清。最後的幾位君主都有些小小皇帝即位,緊接著的外戚或是宦官或是跋扈大臣掌權,也就離亡國不遠了。


但不論是司馬光或是張教授都沒有對於這點多做解釋。


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或許這件事情也適用於每個朝代:成功需要的條件都是一樣的,但是有各式各樣的蠢事可能導致一個朝代垮台。


唐太宗曾經問魏徵:「守天下難易?任賢能、受諫諍即可。何謂為難?」

魏徵說了:「觀自古帝王再於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即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致危亡。聖人所以居安思危,正為此也。安而能懼,豈不為難?」


所以在本書所舉的歷史中,很少有人可以長壽又終保賢明聖達。對於現代人來說,雖然不是帝王,不過我們的平均壽命可是比那些帝王長了許多,要能夠一輩子都做出正確的決定,還真的需要時時看看前人的錯誤來提醒自己。


延伸閱讀: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戽斗系列】我需要正顎手術嗎?

 作者:梁祐銘


有天巫婆跑到梁醫師的診間說:「拜託拜託,我當年中了死對頭的面目全非腳,讓我的下巴變得太長太凸了,聽說你會還我漂亮拳,可以來幾拳恢復我的美貌嗎?」





梁醫師嚇了一跳,不知道是哪個兄弟把我當年看完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之後就上山拜師學藝的經過說出去了!


眼看巫婆的戽斗程度真的是蠻嚴重的,雖然有點糗,只好據實以告當年學的還我漂亮拳早已忘記大半。好在現在有新技術,只要做好事前的評估處理,設定好治療目標,完成的治療成果都可以很穩定。


巫婆:「那評估要先做什麼呢?」


梁醫師:「評估的部分,會需要幫您取模、確定咬合情況、照測顱X光片分析、檢查口內的牙齒狀況、牙齦情形、口外的肌肉以及顳顎關節情況。再根據以上資訊,建立您的全方位診斷,以免在評估過程有所疏漏。」


巫婆:「取模那些我在其他的牙醫也有做過,那測顱X光片對我來說又有什麼用?」


梁醫師:「是這樣的,您的戽斗程度比較嚴重,我們必須要仔細評估有沒有機會單純靠矯正來做處理,對我們來說如果可以有測顱X光的評估會多很多資訊在其中。」


巫婆:「所以根據這些資訊,我會需要正顎手術嗎?」


梁醫師:「其實沒有一個非常武斷的標準,畢竟以上的資訊加起來的變項可能高達一百項以上,實在很難透過三言兩語就決定是要手術還是不要手術。但是在2011年台灣有一篇學術文章發表在美國的矯正雜誌,透過回溯性研究統計的方式來告訴我們哪些人會比較需要手術。」


先講結論:上下牙齒之間反咬越嚴重、上下顎骨長度差異越大(由比值和投影長度表示)、下顎門牙越往內傾斜、下顎骨形狀越開展的人、越開咬越偏向合併手術來治療。





這篇文章一共找了80位研究對象,利用ROC曲線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的研究方法將25個變項中篩檢出上面提到的6個變項,若是6個當中有4個變項達標的話,矯正醫師就越會偏向合併手術的治療計畫。


ROC最初是起源於二次世界大戰,以偵測戰場上的日軍飛機、船艦,其原理係利用雷達上的信號強弱設定閾值,來決定究竟日軍在哪裡以利軍事行動。現在則廣泛使用在醫學、心理學甚至是機器學習上,主要目的在於從一堆看似無關係的變項當中找出適合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的變項出來。


文章當中的統計過程就不在此贅述。這邊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是:為什麼我們會特別看這幾個數值呢?


上下牙齒之間反咬越嚴重代表的是上下牙齒之間的前後向差距量有多少、而上下顎骨之間長度差異越大則代表的是上下顎骨的前後差距量有多少。這三點代表的就是戽斗的程度到底有多嚴重。


下顎門牙越往內傾斜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下顎牙齒可能已經被推擠到目前骨頭的極限了,如果想要把下顎牙齒再往內收到上下顎門牙彼此可以咬到的話,則會容易使得下顎牙齒過於向舌側傾斜。





舌側傾斜的牙齒的內側很難被任何潔牙工具清潔乾淨,必須要嘴巴張很大然後用很小的牙刷才有可能做好,如此一來容易產生牙周病問題使得牙齒動搖。


至於越開咬以及下顎骨形狀的開展程度則是代表了單純矯正治療後的美觀程度。梁醫師前面的文章曾經提過我會利用垂直高度上的改變來掩飾前後向的嚴重程度


但是當前面牙齒越開咬的時候,如果想要再增加垂直高度的話,就會使得前面的牙齒越咬不到,當然矯正醫師可以使用橡皮筋把前後的牙齒拉近,可是這樣治療的穩定度通常比較差,開咬也容易再發生。


如果下顎骨形狀越開展的話,則代表他的臉越長,越長的臉型再增加高度的時候就容易使得臉型過於拉長,讓臉的整體比例比較偏向馬臉的感覺,完成治療的臉型也不見得好看。


不過即使考慮了這麼多的客觀變項進去,總是會有例外的時候。所以還是要以矯正專科醫師評估為準喔!


延伸閱讀:【正顎手術合併隱型矯正】



延伸閱讀:戽斗合併缺損骨頭的處理



延伸閱讀:手術前矯正規劃



延伸閱讀:【戽斗系列文章】非手術矯正掩飾戽斗












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

手術前矯正規劃

作者:梁祐銘


前面介紹過掩飾性治療,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相對於掩飾性治療的牙齒矯正合併正顎手術

當來尋求治療的朋友骨頭的根本距離差異太大,無法單單靠牙齒移動來達成理想結果的時候,梁醫師會建議搭配正顎手術來做治療。在手術之前,建議先由齒顎矯正專科醫師來評估後續的流程進行。




一般來說,傳統的矯正合併正顎手術的療程總共有三階段,手術前的牙齒矯正、正顎手術以及在手術後的牙齒矯正。

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嘴巴想像成一個精密的工具機,上顎跟下顎的骨頭就像是工具機的輪軸,而我們的牙齒就像是其中的齒輪一樣。齒輪彼此要緊密嵌合才可以讓工具機發揮最大的效用,上下牙齒也是要彼此緊密咬合口腔功能才會好。

需要接受正顎手術的朋友就好像它們的輪軸之間的差距太大,目前只有部分的齒輪有嵌合,不足以發揮百分之百的功能;要改善這樣的情況單單靠齒輪移動的話也沒有辦法使所有的齒輪都緊密接合,這樣一來就需要移動整個輪軸才能夠確保所有零件緊密接合,發揮出最大效果。

矯正醫師會在術前評估的時候先模擬骨頭移動的距離以利精細規畫牙齒的移動。

當兩個輪軸彼此靠近的時候,目前的齒輪位置有可能會形成干擾,使得手術的過程中上下顎骨沒有辦法對到最理想的位置。這種時候我們必須要先矯正目前齒輪在各自輪軸的位置,將牙齒排列到方便手術進行的位置,再進行手術,如此一來手術的位置也有機會可以更加理想。




反之,若是目前的齒輪位置不會干擾到輪軸預定要移動的位置的話,就可以考慮進行先手術、再矯正,一共兩階段的矯正:直接先手術將骨頭移動到新的位置再進行矯正把後續的齒輪位置調好。

先手術的好處是可以減少手術前的矯正時間,根據研究也可以讓總治療時間變得比較短。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進行這樣的方法來做治療,還是需要先進行詳細的評估之後才能知道。



延伸閱讀:下半臉的雕塑


延伸閱讀:掩飾性治療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馬鈴薯泥

作者:梁祐銘


馬鈴薯泥,是西餐中常見的配菜。我還記得小時候可以吃溫蒂漢堡(Wendy’s)或是肯德基的薯泥時,總是可以讓我把湯匙吮舐再三,恨不得把整個包裝都吃下肚。可惜後來溫蒂漢堡撤出台灣,就再也吃不到記憶中的味道。





其實做馬鈴薯泥非常簡單,基本上就是馬鈴薯、牛奶、奶油和鹽而已。只要遵照下面的步驟,大家都可以做出好吃的馬鈴薯泥。


選馬鈴薯

選澱粉含量高的馬鈴薯,像是在傳統市場最常見的大葉克尼伯(Kennebec)或是賣場賣的進口褐皮馬鈴薯(Russet)都很合適,這些含澱粉量高的馬鈴薯切開後大多會有放射狀紋路在其中,不管是蒸、煮、烤起來都會相當鬆軟。


相對於澱粉含量高的粉質馬鈴薯就是蠟質馬鈴薯了,像是紅皮或是紫皮馬鈴薯就是這樣的代表。它們的口感比較紮實,不易化開。


煮馬鈴薯

正統的煮馬鈴薯應該要帶皮,冷水加鹽下鍋煮約20分鐘。冷水煮能讓馬鈴薯隨水溫升高而受熱均勻。煮到小刀或是叉子可輕鬆穿過,取出後去皮。


不過這樣的做法要剝皮會比較困難,一個是要先練成鐵砂掌就不怕燙,或者是在煮之前先將菜刀從馬鈴薯中間的位置輕輕繞圈劃上一刀。煮完之後再馬上丟到冰水裡去。利用熱漲冷縮的方法讓皮跟裡面的肉分開。再用手旋轉上、下層的薯皮,就可以輕鬆幫馬鈴薯脫衣服啦!


我自己的有時候的作法是,先削皮之後,把馬鈴薯切塊先蒸再烤。這樣的目的在於讓馬鈴薯不要再這個階段就吸收太多的水分,以避免之後的馬鈴薯泥變得太水太稀沒有味道。


壓泥

馬鈴薯泥要蓬鬆好吃,就要用壓的方式讓已經煮好的馬鈴薯碎裂。有人會用壓泥器來做這件事情。不過我自己喜歡馬鈴薯還有一些口感,所以我會用像這樣子的工具來先做大致的壓碎。之後再用小火加熱馬鈴薯泥,並用木鏟持續攪拌壓碎讓水氣進一步散去。





拌油

好吃的馬鈴薯泥要加很多很多很多奶油。名廚侯布雄的食譜是一公斤馬鈴薯配上250克的奶油,至於要加多少我想就要交給大家來自我評估啦(笑)。


不過在加奶油的時候,建議要是冷的奶油塊加到熱熱的薯泥裡面去,這樣一來才可以讓薯泥都裹上奶油的香氣。如果是把奶油加熱再拌進去的話會造成薯泥出油,沒有辦法好好混合。如果馬鈴薯冷掉才混合,薯泥吃起來會比較韌。


加牛奶調味

奶油的目的在於讓薯泥柔滑,而牛奶則是用來調整濃稠、滑順度。並且讓汁後加入的鹽可以均勻散布到其中。一般來說牛奶和馬鈴薯的比例大概也是1:4。


剛剛的奶油要冷冷的加進去薯泥,這邊的牛奶則是要熱熱的加進去才好。加進去之後用打蛋器攪拌,並且加入適量的鹽還有胡椒調味。


如果厚工的的做法可以撒上烤過的碎培根,或是巴西里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