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5月21日 星期日

正顎手術與否的選擇

作者:梁祐銘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當成人來尋求矯正治療時,什麼情況我們會建議矯正合併正顎手術來進行治療?什麼時候我們可以考慮只單純做矯正即可以達到外觀上的更進一步進化呢?





以前顎骨的限制

在最以前還沒有發明骨釘的年代,矯正醫師能夠移動牙齒的距離比較小,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動更是如此,因此在過往矯正醫師對於純矯正改正咬合的出發點是將上下顎骨視為不動的中心,再根據這個中心設計牙齒接下來合理的移動,也就是以改善咬合為第一優先的思考模式。


現在顎骨的移動

但是隨著骨釘的發明、矯正技術及輔助影像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即便是成人,在矯正過程當中下顎骨也有可能改變位置。這相當程度上讓矯正醫師從原先咬合優先的思考模式轉換成外觀優先的思考模式。


舉例來說,如果在一個戽斗的朋友身上,我們可以試圖將他的垂直高度增加,藉此達到下顎骨向後旋轉的目的,好掩飾原本下顎骨前凸的情況。詳細文章請點這此連結。


或者在一個小下巴的朋友身上,我們可以試圖減少垂直高度,藉此誘導下顎骨往前咬在一個比較前面的位置。如此一來就可以改變下臉部的曲線。詳細文章請點這此連結。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創造下顎骨前後向的位置改變,常常都需要合併垂直方向的改變才能達成。當然還有一些時候,是不用改變垂直高度,就可以誘導下顎骨有前後向的位置改變,不過相對來說,這樣的時候少得多。


而且不只是下顎骨的位置有可能可以改變,甚至連上顎骨,在骨釘的輔助之下,我們都有可能達成側方的擴張,甚至帶動上顎骨往前移動。詳細文章請點此連結


純矯正跟正顎手術比較

雖然矯正合併骨釘就有機會創造出上下顎骨的移動,但跟正顎手術比較起來,兩者顎骨移動的方式移動量以及移動方向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差距。


移動方式的不同。

矯正所產生的顎骨移動多數時候是由牙齒在骨頭裡面移動了之後(我們先稱之為牙齒移動),再藉由上下齒列之間咬合的改變,引導整塊下顎骨咬到另外一個位置(我們稱之為顎骨移動)。


能夠創造顎骨移動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能否達成事前規劃的牙齒移動?如果理想的牙齒移動沒有辦法達成,就無法創造出顎骨的移動。


那什麼時候沒有辦法達到牙齒的移動呢?包括了骨頭邊界的限制、牙根的長短、咬合力的情況、軟組織像是臉頰以及舌頭的情況都可能會影響牙齒在顎骨內的移動。


正顎手術所做的顎骨移動正顎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切開顎骨,把分開的骨塊擺放到設計好的位置之後再用骨釘骨板釘起來。這樣的顎骨移動可預測性很高,而牙齒則是在這樣的骨頭位置下面再來做移動。所以我們會在治療之前就先評估好顎骨移動的量,再根據顎骨移動之後的結果來設計牙齒該如何移動。詳細解釋請看這篇文章




移動方向的差距

除了改變顎骨位置的方式不一樣外,兩者的移動方向也有相當的差距。


正顎手術所做的顎骨移動可以在3度空間內做旋轉以及位移。旋轉上可以分為pitch、roll、yaw,平行位移也可以分成前後、上下、左右。因此正顎手術所做的移動可以說是有6個面向可以控制,在現在3D手術模擬以及導航的威力之下,它的精準度也非常的高。


 



牙齒矯正所產生的顎骨移動,以小下巴或是的改善為例,矯正醫師能控制的多半只有前後以及旋轉兩個面向而已,而且常常需要合併兩者同時發生。譬如說:縮短下臉部長度誘導下巴往前;或是增加下臉部長度誘導下巴向後。


也就是說,小下巴合併長臉型的朋友,有機會透過矯正就達到理想型態的下顎骨移動。反之如果是小下巴合併短臉型的朋友,則會建議透過正顎手術同時拉出下巴並且增長臉型。若是想要透過矯正就讓小下巴合併短臉型的朋友達成大幅度的外觀改變,則是很困難的。



以圖片所舉的兩個例子來說,左邊的朋友。因為整體臉型較短,所以梁醫師設計的是,利用正顎骨手術拉出下巴,同時稍微增加下臉部的長度。而右邊的朋友則是小下巴合併長臉型的情況,梁醫師則是利用矯正合併骨釘的方式,縮短下臉部長度同時誘導下顎骨往前咬。


當然做治療前評估的時候,梁醫師所看的其實不只是從側面來看下臉部的前後以及垂直高度而已,還有包括了正面以及45度角斜看的整體臉型視覺和諧上改變,這個我們就下一篇文章再來做解釋。


總括來說,現代的矯正醫師由於手中可以使用工具更多,大家對於矯正醫師的期望也更高,因此在做矯正前的規畫的時候,梁醫師思考的是如何可以從多個面向達成美觀上更好的進化,而不再只是優先考慮咬合而已。


如果今天來尋求治療朋友的需求是可以藉由牙齒矯正就有機會可以達到更好的美觀時候,我們可以先進行牙齒矯正來朝向更好的目標前進。但這並不代表正顎手術或是其他顏面手術就應該被拋諸腦後,畢竟身體能容許牙齒移動的量有其極限,而超過極限的牙齒移動有可能帶來病理性的結果。



延伸閱讀:二級骨性關係純矯正改善

二級骨性關係純矯正改善

 作者:梁祐銘


之前我們提到在處理二級骨性關係會利用骨釘創造下顎骨的旋轉,今天要分享的也是類似的案例。



不過這個案例比較不一樣的是,梁醫師這次選擇在上顎只有打上一支骨釘來做牙齒的移動,而不是兩側後牙區域都打上骨釘。




不過即便上顎只有一支骨丁而已,也是可以成功達成當初設計的移動。





在這樣的設計下,我們可以有效的將上顎的牙齒壓入骨頭內,減少牙齒垂直露出的量,進而達成下顎骨向前旋轉的移動。





有沒有發現,除了下巴的線條變得不太一樣,他連脖子的姿勢也從本來頭向前伸的不良姿勢改正成脖子自然挺直的良好姿勢了呢?





當然身為一位齒顎矯正專科醫師,除了外觀的改變,咬合上一定也要對得好好的,有良好功能的美觀才是能夠維持長久的美。






延伸閱讀:小下巴的純矯正改善實例



延伸閱讀:正顎手術與否的選擇




2023年5月14日 星期日

【梁醫師小廚房】番茄海鮮湯

 作者:梁祐銘



今天煮的是無水番茄海鮮湯,番茄其實本身有70%都是水,所以只要番茄的量夠加上夠密閉的鍋子,的確可以在不額外加水的情況下做出美味的海鮮湯喔。




 

備料

1. 牛番茄切小塊,讓水分可以快一點釋出。

2. 洋蔥大蒜切末。

3. 剝去蝦頭放一旁備用,蝦開背挑去腸泥備用

4. 羅勒葉數片、月桂葉一片

 

步驟

先炒洋蔥再炒蒜頭,確實把洋蔥的糖分炒出來之後再下蒜頭炒個三分鐘之後起鍋。

 

慢慢炒是我覺得這道菜的重點,慢火去掉洋蔥的水分讓他焦糖化的香氣真是無可比擬



再放點橄欖油小火炒蝦頭,把香氣慢慢逼出來,讓裡面的蝦膏慢慢濃縮成精華。

 

把蝦頭撥到一旁,把開背去腸泥的白蝦以及干貝先稍微過油,讓表面有一些梅納反應的焦香後取出備用。



高級一點的話可以在這個時候把火開大,加入大概100cc白酒把炒香的蝦膏精華煮出來,如果家裡沒有酒的話用稀釋雞高湯取代也可以

 

再下番茄丁以及剛剛炒好的洋蔥蒜末,蓋緊鍋蓋,文火慢煮40分鐘,可以鍋裡面加入一片月桂葉增加香氣。

 




40分鐘後取出蝦頭以及月桂葉。放入海瓜子先煮一分鐘,再放上剛剛煎過的白蝦以及干貝,蓋上鍋蓋一分鐘後灑上蘿勒葉即可享用。





註:最後一個步驟記得不要開大火,剛剛炒過的洋蔥基本上糖份都已經釋出,如果開大火容易焦掉,而且上面的海鮮容易過熟太老,只要水有保持在滾的狀態就好了。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梁醫師小廚房】泰式檸檬魚

 作者:梁祐銘


星期天去市場看到了好久不見的香茅、魚鋪子上剛好也有新鮮的海鱸魚,於是福至心靈做了過往只有在餐廳才會吃到的泰式檸檬魚。

本來是抱著只有兩個大人會吃的心理去準備的,沒想到最終大獲小朋友的好評😁,甚至不停地喝牛奶解辣還繼續說我還要再加😆。趕快分享給大家。





食材

海鱸魚一條

豆腐一兩塊


調味料

香茅1~2支

香菜3~4支

砂糖

檸檬2顆

薑2片

蒜頭4瓣   

辣椒4~5條

魚露


作法

1. 魚沿著脊椎骨旁邊一路對剖到下巴之後把魚攤開。

2. 在滾鹽水中兩面川燙5到10秒。燙去表層的黏液以及血水拿出,仔細剝除殺魚時沒有清乾淨的血塊。

3.盤子底層放入切片豆腐吸收蒸魚的汁液,依序放上薑片以及香菜、魚、幾片香茅片一起去蒸。

4.蒸魚的時候準備醬汁:怕太辣的人記得先將辣將去籽再將所有剩餘調味料切碎,拌勻後嚐嚐看味道,酸甜辣鹹都可以自己再斟酌。

5.蒸完之後把魚從豆腐上面拿起來另外盛盤避免蒸魚汁稀釋了醬汁,最後淋上準備好的醬汁以及檸檬片、香菜葉就完成了。(豆腐以及蒸魚汁可以另外煮湯或是直接淋點醬油也是一道小菜。)

6.記得多準備一點白飯,保證下飯😋


附記

很多爸爸媽媽會擔心說吃魚對於小朋友來說會容易梗到或是刺到,但是從一個也是爸爸的牙醫觀點來看,我會說如果越是保護,他們就越無法去練習自己的肌肉以及運用舌頭。

當然不是要他們從很小的刺就開始練,可以漸進式的從沒有刺到有大的刺,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同時在他們有成功挑出魚刺時,及時地給予他們鼓勵。譬如說可以稱讚他們好棒,已經可以成功自己挑出刺出來,真的是長大了,並且謝謝他們注意到自己沒有發現的魚刺。


延伸閱讀:梁醫師小廚房


延伸閱讀:肌功能訓練





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肌功能訓練合併隱適美治療】你也做得到

 作者:梁祐銘


有來給梁醫師做治療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會盡可能的注意到我所了解的細節,包括牙齒、牙周、關節以及肌肉,所以我會治療前先進行評估,治療中再持續跟進追蹤狀況。


所以常常也是會有很多回家功課要請來接受治療的朋友回去繼續努力,而其中一項就是肌功能矯正。


肌功能矯正中,除了肌肉用力的部位、放鬆時候的休息狀態、呼吸的狀況、講話時候的發音都是有可能需要訓練的。


常常有人會跟我說:梁醫師,這樣好累喔~~~人生一定要這麼辛苦嗎?


所以今天要發篇文章來鼓勵鼓勵大家。


牙醫是個工作姿勢很不好的工作,我也時常被各式的腰酸背痛襲擊,所以去年一開始的時候我下定決心要努力運動,不然看著自己快速老化的身體也只能默默的掬兩把淚來自憐自艾。


今天是我生日,而現在的體態就是我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這是我努力的15個月的成果,一個三寶爸在幼兒、家事、工作下的夾殺中都還可以有些進步,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做得比我更好。


因為在開始改變前沒有拍術前照片來做,所以只有目前的術中改變來告訴大家只有你有心去努力,肌肉的訓練一定可以幫你很多忙的。我們就等一年後的追蹤狀況吧


除了我可以做到之外,其實也是有小朋友可以做到這件事情的,之前在演講的時候曾經提過,我治療病人不是只有排列整齊他的牙齒而已,所有的事情能注意的我都會盡量做,這個小朋友就是最好的案例。





這個可愛的弟弟一開始來的時候,媽媽說他其實已經被四家醫院宣布因為戽斗太嚴重的關係,只能等未來再接受正顎手術了,希望我能不能夠幫他一些忙。


但是我仔細檢查之後,發現他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肌肉功能不彰所導致的咬合紊亂,因此我讓他同步接受肌功能訓練以及隱形牙套治療,就可以有很棒的改變。








看看這樣的笑容,從不知道肌肉該怎麼使用到可以燦爛的笑,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行文至此,我另外有一件事情要拜託大家,請趕快讓您的小朋友在安全的情況下不要再戴著口罩了。

這一年我發現好多小朋友因為無時無刻都戴著口罩:他沒有辦法看到正確的發音嘴型是怎麼樣、口罩的力量也一部分的阻礙了他的臉部肌肉好好用力,所以最近看到的小朋友口唇舌的肌肉運用是越來越差。身為齒顎矯正醫師實在是很擔心這樣的情況。在染疫風險已經大幅降低的現在,期待大家趕快都可以脫下口罩好好生活囉。


延伸閱讀:肌功能矯正



延伸閱讀:戽斗什麼樣情況需要正顎手術



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矯正中要不要拔牙】戽斗相關

作者:梁祐銘


我們之前跟大家分享過矯正中最常拔什麼牙,也聊過如果不拔牙的話可以內收前牙嗎?今天跟大家聊聊的,是戽斗治療中要不要拔牙?算是前面幾篇的續集。

如果可以的話。梁醫師也不想要拔任何的牙齒。如果真的要拔牙的時候,我也會建議接受治療的朋友,拔掉最爛的牙齒為優先,好讓未來在治療方面可以省下一些根管治療或是假牙費用。詳細的文章可以看這個連結。

有些時候,來接受治療的朋友本身的外觀就已經很好了,如果拔了牙齒,反而有可能讓本來適當的門牙角度過於內收進去,反而會使得嘴唇失去支撐,進而造成臉部紋路變多、最終使得臉部外觀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老。

這種情況最常見於戽斗的朋友身上,戽斗的骨架生長往往使得下巴非常挺。如果把門牙過度收進去,整個視覺的焦點更會被擺在下巴上。


(圖片中的ext指的是extract,也就是拔牙的意思)


就以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來說好了,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下唇與下巴之間有個明顯的凹陷了,這時候如果更把牙齒內收進去的話,最後就會使得他在講話的時候看不太到牙齒,加速外表的老化。

所以在治療戽斗朋友時,必須要非常注意上顎前牙齒是否能有足夠的弧度以及角度,使得臉部肌肉放鬆的時候能支撐嘴唇,減少臉部皺紋;笑起來的時候也要顯得夠飽滿。這樣一來才能夠達成和諧的外觀。

也就是說,如果以純矯正治療戽斗的朋友時,如果能夠不要拔牙就會盡量選擇不要拔牙,好達成最後良好的外觀。

但現實中,身體給我們的條件往往不如理想中這麼美好,如果只選擇不拔牙。而忽略了骨頭實際上能容忍移動的範圍。最後會造成的結果就是牙齦可能會有比較多的萎縮情況。




或者可以選擇用補骨手術或是上顎骨撐寬裝置來增加上顎骨的容積,好讓牙齒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往外移動過去。不過因此也會有比較高一些的費用。

但有時候現實還是會逼的牙醫師。必須在空間不足的情況下拔牙,好解決擁擠的問題。這時候能夠達成多少的矯正後的美觀條件。就看牙醫師控制牙齒移動的能力了。

今天分享的這位朋友,就是因為種種因素最後選擇了拔牙來做戽斗的治療。梁醫師就必須想盡辦法讓她在治療完成之後還可以有迷人的笑容。



因此包括牙弓的寬度、前牙的角度、牙齒移動的方法以及順序、骨釘以及橡皮筋的使用與否、矯正器的選擇、牙弓線的選擇這些因子都必須在治療之前就先設計好,最後才能給接受治療的朋友一個安心的笑容。










照片呈現的是矯正結束之後六個月追蹤的狀況,除了牙齒咬合看起來狀況都很穩定之外,這樣的笑靨是最讓人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