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梁醫師小廚房】泰式檸檬魚

 作者:梁祐銘


星期天去市場看到了好久不見的香茅、魚鋪子上剛好也有新鮮的海鱸魚,於是福至心靈做了過往只有在餐廳才會吃到的泰式檸檬魚。

本來是抱著只有兩個大人會吃的心理去準備的,沒想到最終大獲小朋友的好評😁,甚至不停地喝牛奶解辣還繼續說我還要再加😆。趕快分享給大家。





食材

海鱸魚一條

豆腐一兩塊


調味料

香茅1~2支

香菜3~4支

砂糖

檸檬2顆

薑2片

蒜頭4瓣   

辣椒4~5條

魚露


作法

1. 魚沿著脊椎骨旁邊一路對剖到下巴之後把魚攤開。

2. 在滾鹽水中兩面川燙5到10秒。燙去表層的黏液以及血水拿出,仔細剝除殺魚時沒有清乾淨的血塊。

3.盤子底層放入切片豆腐吸收蒸魚的汁液,依序放上薑片以及香菜、魚、幾片香茅片一起去蒸。

4.蒸魚的時候準備醬汁:怕太辣的人記得先將辣將去籽再將所有剩餘調味料切碎,拌勻後嚐嚐看味道,酸甜辣鹹都可以自己再斟酌。

5.蒸完之後把魚從豆腐上面拿起來另外盛盤避免蒸魚汁稀釋了醬汁,最後淋上準備好的醬汁以及檸檬片、香菜葉就完成了。(豆腐以及蒸魚汁可以另外煮湯或是直接淋點醬油也是一道小菜。)

6.記得多準備一點白飯,保證下飯😋


附記

很多爸爸媽媽會擔心說吃魚對於小朋友來說會容易梗到或是刺到,但是從一個也是爸爸的牙醫觀點來看,我會說如果越是保護,他們就越無法去練習自己的肌肉以及運用舌頭。

當然不是要他們從很小的刺就開始練,可以漸進式的從沒有刺到有大的刺,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同時在他們有成功挑出魚刺時,及時地給予他們鼓勵。譬如說可以稱讚他們好棒,已經可以成功自己挑出刺出來,真的是長大了,並且謝謝他們注意到自己沒有發現的魚刺。


延伸閱讀:梁醫師小廚房


延伸閱讀:肌功能訓練





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肌功能訓練合併隱適美治療】你也做得到

 作者:梁祐銘


有來給梁醫師做治療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會盡可能的注意到我所了解的細節,包括牙齒、牙周、關節以及肌肉,所以我會治療前先進行評估,治療中再持續跟進追蹤狀況。


所以常常也是會有很多回家功課要請來接受治療的朋友回去繼續努力,而其中一項就是肌功能矯正。


肌功能矯正中,除了肌肉用力的部位、放鬆時候的休息狀態、呼吸的狀況、講話時候的發音都是有可能需要訓練的。


常常有人會跟我說:梁醫師,這樣好累喔~~~人生一定要這麼辛苦嗎?


所以今天要發篇文章來鼓勵鼓勵大家。


牙醫是個工作姿勢很不好的工作,我也時常被各式的腰酸背痛襲擊,所以去年一開始的時候我下定決心要努力運動,不然看著自己快速老化的身體也只能默默的掬兩把淚來自憐自艾。


今天是我生日,而現在的體態就是我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這是我努力的15個月的成果,一個三寶爸在幼兒、家事、工作下的夾殺中都還可以有些進步,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做得比我更好。


因為在開始改變前沒有拍術前照片來做,所以只有目前的術中改變來告訴大家只有你有心去努力,肌肉的訓練一定可以幫你很多忙的。我們就等一年後的追蹤狀況吧


除了我可以做到之外,其實也是有小朋友可以做到這件事情的,之前在演講的時候曾經提過,我治療病人不是只有排列整齊他的牙齒而已,所有的事情能注意的我都會盡量做,這個小朋友就是最好的案例。





這個可愛的弟弟一開始來的時候,媽媽說他其實已經被四家醫院宣布因為戽斗太嚴重的關係,只能等未來再接受正顎手術了,希望我能不能夠幫他一些忙。


但是我仔細檢查之後,發現他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肌肉功能不彰所導致的咬合紊亂,因此我讓他同步接受肌功能訓練以及隱形牙套治療,就可以有很棒的改變。








看看這樣的笑容,從不知道肌肉該怎麼使用到可以燦爛的笑,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行文至此,我另外有一件事情要拜託大家,請趕快讓您的小朋友在安全的情況下不要再戴著口罩了。

這一年我發現好多小朋友因為無時無刻都戴著口罩:他沒有辦法看到正確的發音嘴型是怎麼樣、口罩的力量也一部分的阻礙了他的臉部肌肉好好用力,所以最近看到的小朋友口唇舌的肌肉運用是越來越差。身為齒顎矯正醫師實在是很擔心這樣的情況。在染疫風險已經大幅降低的現在,期待大家趕快都可以脫下口罩好好生活囉。


延伸閱讀:肌功能矯正



延伸閱讀:戽斗什麼樣情況需要正顎手術



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矯正中要不要拔牙】戽斗相關

作者:梁祐銘


我們之前跟大家分享過矯正中最常拔什麼牙,也聊過如果不拔牙的話可以內收前牙嗎?今天跟大家聊聊的,是戽斗治療中要不要拔牙?算是前面幾篇的續集。

如果可以的話。梁醫師也不想要拔任何的牙齒。如果真的要拔牙的時候,我也會建議接受治療的朋友,拔掉最爛的牙齒為優先,好讓未來在治療方面可以省下一些根管治療或是假牙費用。詳細的文章可以看這個連結。

有些時候,來接受治療的朋友本身的外觀就已經很好了,如果拔了牙齒,反而有可能讓本來適當的門牙角度過於內收進去,反而會使得嘴唇失去支撐,進而造成臉部紋路變多、最終使得臉部外觀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老。

這種情況最常見於戽斗的朋友身上,戽斗的骨架生長往往使得下巴非常挺。如果把門牙過度收進去,整個視覺的焦點更會被擺在下巴上。


(圖片中的ext指的是extract,也就是拔牙的意思)


就以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來說好了,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下唇與下巴之間有個明顯的凹陷了,這時候如果更把牙齒內收進去的話,最後就會使得他在講話的時候看不太到牙齒,加速外表的老化。

所以在治療戽斗朋友時,必須要非常注意上顎前牙齒是否能有足夠的弧度以及角度,使得臉部肌肉放鬆的時候能支撐嘴唇,減少臉部皺紋;笑起來的時候也要顯得夠飽滿。這樣一來才能夠達成和諧的外觀。

也就是說,如果以純矯正治療戽斗的朋友時,如果能夠不要拔牙就會盡量選擇不要拔牙,好達成最後良好的外觀。

但現實中,身體給我們的條件往往不如理想中這麼美好,如果只選擇不拔牙。而忽略了骨頭實際上能容忍移動的範圍。最後會造成的結果就是牙齦可能會有比較多的萎縮情況。




或者可以選擇用補骨手術或是上顎骨撐寬裝置來增加上顎骨的容積,好讓牙齒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往外移動過去。不過因此也會有比較高一些的費用。

但有時候現實還是會逼的牙醫師。必須在空間不足的情況下拔牙,好解決擁擠的問題。這時候能夠達成多少的矯正後的美觀條件。就看牙醫師控制牙齒移動的能力了。

今天分享的這位朋友,就是因為種種因素最後選擇了拔牙來做戽斗的治療。梁醫師就必須想盡辦法讓她在治療完成之後還可以有迷人的笑容。



因此包括牙弓的寬度、前牙的角度、牙齒移動的方法以及順序、骨釘以及橡皮筋的使用與否、矯正器的選擇、牙弓線的選擇這些因子都必須在治療之前就先設計好,最後才能給接受治療的朋友一個安心的笑容。










照片呈現的是矯正結束之後六個月追蹤的狀況,除了牙齒咬合看起來狀況都很穩定之外,這樣的笑靨是最讓人開心的。







2023年1月19日 星期四

【壯年矯正】全口重建與信任

 作者:梁祐銘

那天終於完成了一個治療時間好長的朋友,我們先稱他為S好了。

S一直很害怕看牙,是S的朋友接受我的治療完成之後覺得不錯,才介紹她來給我看的。

2019年看到她的時候,全口都已經受到牙周病的侵襲,口內了也少了三顆牙齒(左上犬齒、左下第一小臼齒、以及右下第一大臼齒),所有牙齒都跟著東倒西歪。



我仔細幫她全口清潔完之後再次檢查,並且好好跟他聊聊她對於未來牙科治療的想法。

她說:我這40年來都不敢看牙,但是我信任你,只要你覺得對我有幫助的事情,我一定盡力去做,可是因為我還有小朋友要養,家裡經濟可能沒有辦法挪出這麼多經費來。

我說:好,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信任啦💪。不過你的牙齒實在是東倒西歪,又還有中度到重度的牙周病破壞,尤其左下的牙齒傾倒實在是太嚴重,但是既然你願意給我這樣的信任,我一定會找好夥伴一起幫你處理,你要有心理準備。治療時間一定不會太短,你要跟我一起好好努力刷牙喔。


時間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經過了三年半,我們把左下缺牙的地方關閉空間,省下了一個假牙的費用。所有不整齊的牙齒當然是把它們立正排整齊。而右下則是考慮到牙周的狀況不穩定,還是選擇用植牙來進行。




最終獲得了一個穩定的咬合。看到前後的對比真的是感動要哭了😭





而且看看他的笑容前後對比,經過了三年半後的笑容是不是把之前更年輕呢?

在治療壯年人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非常注意牙齒露出來的量,千萬不要讓矯正治療加速老化。




雖然因為一開始的牙周破壞,矯正後的牙周狀況比不上年輕人完美,但是我相信接下來只要好好清潔,目前穩定的齒列是足以讓S再繼續好好使用數十載的。


延伸閱讀:缺牙的男孩【專科協同治療】




延伸閱讀:人生下半場,笑意在飛揚




2023年1月15日 星期日

【頂尖情報員的高效判讀術】讀後心得

作者:梁祐銘



人生就是不斷地做選擇,在選擇之前,我們都必須先了解到自己面對的情勢如何,但問題是,就好像我們看東西都必然有所偏頗一樣,我們很難在一開始就從不完整的資料中就取得事情的全貌,勢必在不可避免的侷限和偏見中進行評估,並且決定自己該往何處前行。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Omand長期任職於英國的情報機構《政府通訊總部》負責情報專業、國家反恐和安全問題,他以911事件、伊拉克戰爭、福克蘭群島戰爭、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疑雲等真實案例來,解釋他所提出的SEES分析模型該如何交叉檢驗運用,好讓我們精準決策。

SEES


Situational awareness:狀況認知──知悉周遭所發生的事情,觀察自己所面對的情勢。
Explanation:解釋──分析我們為何觀察到這些事情,造成這件事情的相關人士有何動機。
Estimates:評估──預測在各種假設下,事件會如何發展。
Strategic notice:戰略性關注──瞭解有可能對我們造成長期挑戰的未來議題。

其實SEES模型的每個步驟說起來都不複雜,但是人性就是可能會讓四個步驟出現各種錯誤,譬如說我們潛意識中的自尊自傲,可能會讓我們在在發現新證據的時候,抗拒改變自己原有的心態,進而搞砸了認知周遭的能力,更遑論要從動機、教養、文化、背景每一個面向去剖析造成這個事件的其他人,並且站在對方的立場做思考。

書中的每個舉例都很生動,不過我今天想要特別來聊聊的是我對於書中的一個特別有感的段落:為什麼要制定談判協議的最佳替代方案


短期利益無法保證長期結果

參與談判的雙方都會有所謂的底線,然而在現實中,常常會有強勢的一方試圖在最後階段得寸進尺,不斷地逼迫另一方做出各種小小的讓步,好藉此獲得更多利益。

像這種毀滅性的談判戰術,或許可以贏得勝利。但如果今天我們把眼光放遠來看,一直採用這種換取短期利益的方法。可能會讓強勢的那一方贏得戰役,卻輸掉戰爭。

因為受委屈的那方會覺得自己讓步太多,因而企圖在事後利用各種方法挽回失土。

但反過來說,如果是比較弱勢的那一方可以怎麼辦呢?


BATNA

我們應該在談判之初就詳加思考,如果不這麼做是否有其他的替代方案?而其中對於我們最好的選擇則稱之為談判協議的最佳替代方案(The Best Alternative Negotiated Agreement),簡稱為BATNA,當我們選定了其中最好的替代方案,跟著要準備的是如果真的需要實施這個替代方案的行動流程。

如此一來,若是談判陷入泥淖,雙方皆能因為有替代方案而感到自信,最好前進至已知位置的準備,在心理上好過於撤退至未知位置。

在這邊我要強調的是,心理上因為準備好BATNA而所帶來的好處,我們都知道心理會影響到生理,但是其實心理所受到的衝擊其實會連帶著影響我們決策的思考。

如果原先堅決認為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但直到進行了一半才發現這個是條死巷沒有出路時,當下的人、事、時、地、物可能已經不允許自己重新走回原來可以選擇的交叉路口,我們只能在黑暗的當下去面對各種的不確定性。






恐懼,讓心智停止成長

你有曾經跟暗戀對象傳訊息但是說到一半遲遲等不到回音的經驗?還是面試完了之後坐在外面等待的長廊坐立難安的時候嗎?或是身體不舒服去看醫師做完了檢查,心懸在那邊等待醫師判讀檢查結果的當下?

像這些不在自己控制中的情景會讓我們坐立難安。此時我們可能會焦慮地反覆檢查手機、希望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訊息、不停地來回踱步搓手,甚至可能在等待對方回應之前就說出什麼不該說出口的字句,直至事後才懊悔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先多等一下。

其實,這些焦慮行為背後的目的只是大腦為了儘快將自己從不確定、不舒服的感覺裡解脫。


認知閉合

如果一個人對不確定的容忍度比較低,在一些會令人產生壓力、恐懼的情形下,就很可能產生高度的認知閉合(cognitive closure)的狀況。

認知閉合指的是無意識地關閉我們的理性思考迴路,僅僅以簡單的認知結構去處理信息和快速做出決定 (Kruglanski, 1993)。人們通常會有兩種本能的行為反應:接近 (approach) 和迴避 (avoid)(Beck, 2015)。這兩種方式都會帶來一些不良後果。

嘿,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跟動物最原始的杏仁核所掌控的戰或逃反應很類似。


戰逃反應

我們先把時間推前至久遠的數十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在非洲草原上遇見一頭獅子,從獅子影像映入他眼簾的那一刻起,他的交感神經瞬間提升、內分泌系統也釋放出大量的腎上腺素,讓他的心率和呼吸加快。進一步使得流向肌肉的氧氣和能量增加,好讓身體做好戰鬥或趕快逃命的準備。

而這一切都跟你的意識無關(因為根本來不及思考你就開始跑起來了),純粹是由我們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中的杏仁核以及下視丘等所控制的。

我們的腦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負責基礎維生功能的腦幹,第二個部分則是負責情緒的邊緣系統,這是條可供快速處理接受到刺激的神經路徑,但常無法正確精準的反應,第三部分則是負責深度思考的大腦皮質,他所需要反應時間較長,但因為可進一步分析刺激的知覺訊息,產生較詳細且具體的連結,像這樣複雜的大腦皮質是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的根本關鍵。

然而越複雜的系統,運行所需要花的時間就越長,而越簡單的系統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雖然快速的邊緣系統所產出的成果比較粗糙,但卻是幫助原始人在危險情況下生存下來的大功臣。

人類發展至今已經不太會再受到野生的原始威脅,但是這種深層的記憶並未從我們的腦內抹卻,當我們承受過大壓力或是遭遇緊急狀況的時候,身體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把這種系統叫出來使用。

預先處理不確定性

然而看看今日社會人類所面臨的挑戰,我們所面臨事物的複雜程度可能也是遠古時代的千萬倍以上,而這樣的複雜也必然帶來許多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所帶來的焦慮就有可能讓我們的身體想要回歸最快速暴力的解法:邊緣系統。

為了要減少邊緣系統的出現,人類從古至今其實也發展了各式各樣如占星術、塔羅牌、算命八字等一切渴望預知未來的行動,或多或少都是我們想要藉此擺脫不確定的方式。

在醫學上我們其實也是不斷地面臨各種不確定性,只不過有經驗的醫師會事先擬定好各種方針來處理不同的情況。

以渺小的齒顎矯正為例好了,在很困難的案例有時候會出現令人難以抉擇的狀況,譬如說究竟是要拔牙或是不拔牙?要關閉缺牙空間或是還原空間製作假牙?

這時候身為醫師當然不會利用占星或是算命來決定後面的治療走向,我會把不同的治療方案同時列出來,並且把不同治療方案在每一個項目所對應的利益、弊端一一寫下,並且在不同項目給予不同權重,兩邊權重看似相等的項目便將其削去,直到算出最後的差額,以此計算結果來決定到底該往哪裡走。

不過往往實際情況是,有時就算把這些因素都列出來,醫生還是只能嘗試著先往某一個方向前進,並且在過程中不斷地觀察比對,看看牙齒的移動是否如我預想中的前進,如果一切都好則繼續走下去,但是如果移動不如這個治療計畫的預期,也因為一開始就列出了還有什麼可能的治療方案,所以在發現不如我預期的時候,不會因為慌張而喪失判斷能力,能夠繼續選擇合適的道路繼續前進。


就如同Johnathan Swif在格列佛遊記裡面所說的:唯一完美的地圖就是一比一的地圖,也就是和實際地表一樣大、一樣鉅細靡遺的地圖。

但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甚至連獨眼龍也知道,這種地圖絕對不會存在。我們有時候就是只能在迷霧中前行,並且根據對於現實情況的掌握程度,盡可能地去預測通往未來的道路究竟長什麼樣。




延伸閱讀:齒顎矯正醫師的末日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危機。夥伴。初心。

作者:梁祐銘


危機

今年矯正大會的主題是:矯正治療中的危機。

我不知道其他矯正醫師怎麼想,不過我個人覺得矯正醫師真的是每天都像是在走鋼索一樣,戰戰兢兢的在誤差大約1公釐的齒槽骨內,移動牙齒到合適的位置,



上個月初有個朋友來找我諮詢二次矯正,他說前一位醫師收費很便宜,幫她拔了牙齒,也把突出的牙齒往內收進來。

「但是現在前面門牙變得好直好平,咬起來的時候好像不太好施力,總覺得哪裡怪怪的,而且咬起來都看不到下面門牙了。是不是可以請你再幫忙微調一下。」他說

我請他張開嘴巴檢查之後,發現他的牙齒大概都呈現像是這樣的傾倒狀況,口內也有蠻多的蛀牙。



我好奇的問了來諮詢的朋友關於治療過程當中的情形。

他說:「之前幫我治療的醫師超忙的,每一次看到醫生的時候,他總是說:喔!現在的狀況都很好,只差一點點縫就快關起來了。」

「然後就緊接著放上橡皮筋,把後面的線稍微剪一下,整個過程大概3分鐘就結束了。」 

我:「哇!那你這樣子花了多久的時間呢?」

「哦,這樣大概花了三年半的時間,而且他真的很佛心,本來他說這樣要10萬元的費用,我一直拜託他給點折扣,最後診所只要8萬元就好了。」

「醫生,剩下的一點點部分,你可以再幫我調整嗎?」

「好的,但是接下來的牙齒移動也要花蠻長的時間,讓我來跟你解釋一下……」(下略兩千字解釋過程)。


下診回家的時候,這個朋友的經歷讓我想到我前幾個月讀過的一本書:《頂尖情報員的高效判讀術》

裡面提到:

『如果我們向對方過度施壓,進而使對方不情願地接受協議後,覺得自己受到委屈的那一方便有可能想辦法扳回一城。商業世界裡,對方可能會交差了事,或是只做到合約規定的最低限度,甚至因為認定不會有人察覺進而偷工減料。』


醫療治療雖然不單純是商業行為,但其中的複雜程度跟商業世界比起來也是不惶多讓。而其中齒顎矯正是短則一年,長甚可達四年的長期療程,所以我都會把願意來找我做矯正的朋友視為我的長期夥伴。


夥伴

為什麼說是夥伴呢?因為在矯正過程中真的有太多東西不是只靠醫師控制的,譬如說潔牙、隱形牙套的配戴時間、拉橡皮筋、還有肌肉的訓練。這些事情我都會好好教給夥伴,但是實際執行者還是被治療的朋友阿~~

既然是長期的夥伴,我就不會讓夥伴陷入如同前面深咬的朋友的危機之中,而是想要把最好的結果呈現給對方。因為我想要透過雙方互利的良好互動,建立起持久且有良好效果的關係。



前一陣子家裡養了一缸孔雀魚,幫我們搭配水中世界的前輩使用了生態養殖法。

也就是不用淨水過濾裝備,也不另外打氣,只在魚缸底部舖上細石泥土,種幾株水草,養些小蝦跟螺還有清道夫魚來吃掉孔雀魚的排泄廢物。就成了一個非常和諧優美的水中小世界。

魚不離水就不會變成死魚、水也因為有魚不停的游動而成為活水、魚的排泄物提供給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水草也利用分解的排泄物成為新養分。

所有的因子環環相扣,互相幫忙、成就彼此。這,也是我努力希望與我的夥伴一起創造出來的良好生態系。



初心

前幾天有個朋友在結束治療的時候送了我一盒蛋糕,切開之後真的是驚為天人,沒有添加物的香氣撲鼻而來,一口咬下:蛋糕體綿密、香味餘韻不絕。

但是最讓我感動的不只是純粹食材的美味而已,而是它上面印的字:初心。





回頭看看這十幾年來的牙醫歷程,我想我應該沒有愧對我走進醫療現場的初心:我想要幫助人。

從畢業到現在,我從來沒有為了推銷某個產品或是金錢的誘因,而把不需要的治療強加在病人身上。只有我確信當我採行的方案可以幫助診療椅上的朋友時,我才會進行下去。


把簡單做到最好

在射鵰英雄傳裡面,洪七公對於黃蓉的手藝大為傾倒,甚至連炒白菜、蒸豆腐、燉雞蛋,白切肉這種聽起來一點都不酷的菜色都神魂顛倒。

因為他深知能在平淡之中顯現美味,才說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就連他的武學絕招:神龍十八掌,也是跟他的品味一樣,不以奇巧為主,但就是樸實有用。

小時候不懂金庸大俠這些文字的道理,直到年歲漸長成為家裡的主廚之後,我才了解要能夠用最質樸的食材,顯現出最好的美味反而是最困難但也最感動人心的。

過程中要花心力、懂火侯、好刀工才做得出來,每一個小步驟都要做對才會有驚豔的美味在舌尖綻放,而醫療也是如此。


曾經來找我治療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不論是簡單的洗牙或是複雜的矯正治療之後,我往往都會拿起鏡子給躺在椅子上的您看看哪裡是比較沒有清潔乾淨的地方,只要時間足夠,我都會直接示範清潔的方法。

這樣的做法其實一點都不困難,但會多花個3到5分鐘時間,雖然這樣會讓我少能夠服務的病人量變少。

但,對我來說,乾淨的口腔是上面美麗齒列的地基,唯有我們一起努力把基礎打好,上面的美麗齒列才能夠長期維持。



有疑慮的時候,做對的事情

當然在行醫的路上,或多或少都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抉擇的場景。

譬如說要不要拔牙?要不要打骨釘?這樣的齒槽骨需要額外的手術來做矯正的輔助嗎?顎骨的移動有機會不靠手術達成嗎?

每一次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我都會想:如果是我或是我的家人有這樣困擾時,我會怎麼做選擇?按照這樣的出發點思考往往都能夠得到圓滿的結果。


在《頂尖情報員的高效判讀術》這本書當中,其實也提出了一系列情報員判斷資訊的準則以及思考邏輯來分辨情報的真偽,藉此預測未來的局勢走向並且決定後續危機處理行動。有興趣觀看這本書讀書心得的朋友,請點此連結


延伸閱讀:齒顎矯正醫師的末日


延伸閱讀:梁醫師學思心得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梁醫師小廚房】蒔蘿白醬烤鮭魚

 作者:梁祐銘


昨天新做了一道簡單清爽的鮭魚料理,讓我們家平常只要看到魚料理就會拼命嚷嚷我不要吃的小朋友迅速吃完,而且說我還要再加一塊,讓身兼主廚爸爸身分的梁醫師心裡有無限成就,今天趕快分享給大家。




食材:

鮭魚排

馬斯卡彭尼起司Mascarpone Cheese(食材小知識1)

檸檬或是柑橘類水果

蒔蘿 Dill 數支(食材小知識2)

海鹽

胡椒粉


作法:

1. 蒔蘿洗淨、拔下頂上小葉大致切斷

2. 柑橘或檸檬榨汁,我這次用的是清見柑(食材小知識3)

3. 鮭魚排撒上海鹽,入味十分鐘

4. 將Mascarpone Cheese、蒔蘿葉、柑橘汁、少許胡椒粉攪拌均勻成白醬,由於mascarpone cheese本來在製作過程中就有加入檸檬汁,兩者的混合過程不會太困難

5. 把剛剛做好的白醬塗抹均勻再鮭魚排上。

6. 預熱烤箱200度,放下層烤約15~20分鐘,就可以新鮮上桌啦。





食材小知識

蒔蘿

這其實是我小時候就熟悉的菜,但直到長大才重新認識他。

梁醫師小小時候在屏東客家農村長大,等長大過年的時候回老家總是可以在田埂旁邊聞到他的味道,但我小時候非常害怕它的氣味,總覺得「有股塑膠味」。從此只要聞到那股味道一定退避三舍。

直到大學畢業後去了德國一趟,沒錢的窮學生當然也不會上什麼餐廳大吃一頓。

我還記得那是個我們要去新天鵝堡的時候,逛完新天鵝堡之後,腳實在是有夠酸,兩個人在旁邊的森林裡打開我們前一天在超市買的蒔蘿醃魚。

哇!微微的酸甜帶上撲鼻的香味,讓不知名的白肉魚嘗起來多了幾分清新,才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老朋友。



蒔蘿的英文是Dill,是來自於自古挪威語的dilla,意指「鎮定」「緩和」「安慰」, 因蒔蘿具緩和疼痛的鎮靜作用。從古埃及到中國都有利用這種植物作為草藥來治療頭痛、健胃整腸、消除口臭。

而蒔蘿的正式學名是Anethum graveolens,又別名:洋茴香,一般在菜市場裡面又稱為『土茴香』或是『茴香菜』。

在西洋料理多半用於魚類烹調,用以去除腥味,此外也用於在湯類、麵包以及醃製食物等。而在客家菜裡的麻油茴香蛋花湯,就是這道用這個蒔蘿作的。蒔蘿的產季在冬天,所以從入冬到春天都有機會在市場看到這種菜喔。


Mascarpone

Mascarpone是一種未經熟成的義式傳統軟質新鮮乳酪,質地柔軟濃稠而細緻、口感微甜而清爽。

他的名字源自於義大利Lodi方言「Mascharpa」,指的是「加熱乳脂」的意思;整個過程是用鮮奶油和檸檬汁製成,沒有經過菌種發酵,也不是由凝乳黴製得的。所以Mascarpone在整體的質地上會比較偏向奶油。

成品擁有光滑的質地,吃不到任何顆粒感,適合直接用湯匙挖著吃,或用來抹餅乾或麵包土司吃。有時Mascarpone也可以代替奶油或是帕瑪森乳酪加入料理中,讓料理層次更豐富以及口感更濃稠。

我在家樂福、好事多都有看到在販賣,如果想要自己做的朋友也可以將鮮奶油倒入鍋中加熱,使用溫度計確認至最佳溫度85°C,以防止沸騰。再加入檸檬汁,小火快速拌勻後關火,放置在冰箱一晚後再吊掛過濾就可以做出來了。


清見柑

清見蜜柑果型飽滿,有點像是小顆的葡萄柚,果肉色澤橙黃柔嫩細緻,皮薄汁多且但有淡淡香氣,風味濃厚齒頰留香!本來是日本培育出來的柑橘類,據說是2000年左右引進台灣種植,一開始主要的種植地在新竹。這次也是梁醫師帶小朋友去新竹的果園採橘子才新認識了這個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