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如何評估適當的牙弓寬度

作者:梁祐銘


日常門診常常會有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問:他的牙弓被說太窄,該怎麼幫她擴弓呢?


也會有曾經做過矯正朋友來問:我之前做了擴弓,但覺得擴弓之後笑起來滿口都是牙齒,不管從正面還是從側面看,都覺得牙齒往外飛出去一樣,可是之前的牙醫師說這已經是極限了,我也覺得笑起來不好看,可以請你再幫我調整嗎?


其實在這兩個問題的背後,真正應該要問的是:適當的牙弓寬度應該如何評估?


本篇文章將會從頭梳理人類牙弓從小到大的變化,並解析牙醫界提出的假說以及現今對於擴弓的看法。


先說結論

小朋友的上顎犬齒間寬度在13歲之後就不會再自然增寬,下顎更是早在9歲之後就不會再自然撐寬,而臼齒寬度則會一路變寬到18歲左右 。


在八歲之前牙弓的撐寬最好的方法是靠適當的飲食質地以及正確的發音等舌頭肌肉訓練,在九歲之後如果要進行牙弓撐寬,建議找矯正醫師評估適當的方法。


不是所有的牙弓都必需要撐寬。也沒有一個特定的平均值可以來評估牙弓應該要撐寬到多寬。矯正醫師必需要看牙弓相對於頭顱、臉部以及笑容的關係來做決定。


長臉型的人通常有比較狹窄的牙弓,短臉型的人通常有比較寬闊的牙弓形狀。


過度撐寬的牙弓,除了可能讓牙齦萎縮之外,也有可能讓笑起來的時候失去該有的微笑曲線,甚至可能導致後牙的開咬。


牙弓的發育

牙弓寬度的研究多半分為前方牙弓以及後方牙弓,左右兩顆犬齒之間被視為前方牙弓,而左右兩顆臼齒之間的寬度則被視為後方牙弓。


在研究牙弓寬度的變化中,以Moorrees (1969) 、Moyer (1976) 、Bishara (1997) 這三位大師做的研究最為知名


他們發現:下顎牙弓前方寬度在乳牙列階段(4-6 歲)變化不大,但在上、下顎門牙萌發期間顯著增加(約 3 毫米),在到達在 8~9 歲(混合牙列階段)後幾乎達到穩定,甚至在成年之後會稍微縮減約0.5mm。


而上顎牙弓前方寬度在9歲之前會緩慢而穩定的增加,直到12歲13歲的時候會因為上顎犬齒的萌發,而有跳躍式的增加,在成年之後可能會稍微縮減約0.5mm


而後方牙弓的寬度,不像是犬齒間寬度會在比較早就停止,隨著年紀會慢慢增加,一直到停止生長為止,不論是上顎臼齒間或是下顎臼齒間,都是如此。


根據以上的研究,如果要按照人本來發展的天性來促進適當的牙弓發育的話,下顎牙弓前段的發育黃金期是九歲之前,而上顎牙弓前段的發育黃金期是十三歲之前。


因此梁醫師覺得很重要的是,能不能在孩提階段利用自己生長的潛能來促進牙弓的發育,譬如說:吃適當質地的食物以及正確發音來訓練該有的口唇肌肉運用。


食物

我們的祖先是狩獵採集者,生食許多堅硬耐嚼的食物,刺激顎骨生長寬大,完全沒有牙齒排列不下的問題。



隨著我們懂得用火烹調、食物的質地變軟甚至發展到今天的精緻飲食像是各式食物泥、甜點等等,讓我們只需要少少的咀嚼就可以獲得足夠熱量。


少了咀嚼力的刺激,使得上下顎骨牙弓發育變窄,進而導致咬合不正。


因此,在孩童時期獲得足夠的刺激對於牙弓發展至關重要。


梁醫師會建議:從小朋友長出乳牙開始,就可以從食物泥慢慢轉變成質地正常的飲食,也就是希望最終目標是大人吃什麼,小朋友就跟著吃什麼。


一開始只有長出幾顆門牙的時候,可以用剪刀稍微幫忙把食物剪小。


但是等到大約三歲開始,20顆乳牙都已經長齊全之後,就應該讓食物的體積維持正常一口大小,好讓孩子練習咀嚼,刺激正常顎骨的發展。


有時候照養者怕孩子不好咀嚼,而用剪刀把食物剪得細細碎碎的,這對已經長出乳牙的孩童來說,反而是過度保護,會抑制他們該有的正常發展。


發音則是另一個要注意的部分

現在3C產品盛行,加上前一陣子疫情大家都戴著口罩,使得許多小朋友在學說話的時候無法直接面對面看到大人的唇舌運動,也造就了許多構音不標準的情形。


一般來說,正常的口咽部肌肉成熟學習會從後到前,而發音也是類似的情況。


兒童在早期更容易控制嘴唇和舌後部的動作, 而對舌尖的精細控制則需要更長時間發展,因此像z, θ會比較慢才學會。



梁醫師會建議可以參照上表來評估孩童發音的進度是否有落後,如果有的話,最好的方法是由父母在家當面跟小孩子多說話,讓小朋友模仿大人的正確構音方式。如果有進一步困難,也可以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


今天我們要談的主要是跟牙弓發育有關的構音,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會在四歲前習得的齒齦塞音像是”d” “t”

“d” 是個濁齒齦塞音: 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顎(牙齒後方的牙床隆起處),聲帶震動。

“t” 是個清齒齦塞音: 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聲帶不震動。


正確發這兩個音的時候,舌頭會頂住上顎,進而促進上顎牙弓側方的發展


但有時候小朋友會用舌頭往前抵住牙齒來發出類似的音,這樣一來會造成門牙被往前的舌頭往外頂出去,產生暴牙。


同時也失去了舌頭正常發音往上抵住上顎時,所產生的側方力量,使得上顎牙弓前方沒有辦法被順利舌頭撐寬。


在練習正確發音的時候,小朋友很可能會覺得枯燥無聊,因此我會推薦用唱歌來學習”t”” d”這兩個發音,而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剛好就符合這樣的要求:

叮叮噹  叮叮噹        鈴聲多響亮

你看他不避風霜       面容多麼慈祥

叮叮噹  叮叮噹         鈴聲多響亮

他給我們帶來幸福    大家喜洋洋


牙弓的型態

到了成人,我們會把牙弓分為不同的形態:大多數人是以卵圓形(ovoid)為主,也有少數人會呈現小臼齒區域內凹的鐘形(Bell)牙弓。



而牙弓比較寬的人常常會是較偏向方形(Square)的型態,比較瘦長的人則多半會以前方較為突出的錐形(Taper)型態為主。


標準的牙弓寬度

最早提出人們的牙弓寬度應該要有一定的數值是是由 Pont 在 1909 年提出的Pont's Index,用於根據上顎四顆門牙的牙冠近遠心徑總和來預測上顎牙弓寬度。

計算方法如下:

測量上顎四顆門牙最大近遠心徑並加總。

將此總和乘以一個常數,得到預測的牙弓寬度。

預測上顎第一小臼齒間寬度(Maxillary inter-first-premolar width):總和 x 100 / 80

預測上顎第一臼齒間寬度(Maxillary inter-first-molar width):總和 x 100 / 64


但是這個假說很快的就被後面的學者推翻(真的是一卡車的學者都做了類似的研究來驗證)。結果都發現觀測到的牙弓寬度與 Pont's index 預測的牙弓寬度之間的相關性很低,相關係數大多落在0.2~0.36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用這項公式來做預測,大概只有二到三成的結果會是正確的。


更重要的是,研究結果顯示,Pont's index 往往會高估所需的牙弓寬度,這意味著根據該指標進行的強制性牙弓擴張可能會導致不理想的治療結果。


好吧!既然沒有一個公式可以用,那我們就試圖來找出個平均值,用這樣的平均值來對應總可以了吧?

各國的科學家們又蒐集了各式各樣的數據,結果發現:男性患者的牙弓寬度顯著大於女性患者。


!!!!


好吧,雖然這句話有說好像等於沒有說,不過這告訴我們男女生的牙弓寬度應該要分開來比較才比較合理。


數據顯示,即便是同一個種族的同一群人,他們的變異仍然大到不能忽視,以東亞男性來說,百分之七十的人的上顎犬齒之間寬度會在29.46 mm到32.54 mm之間。而上顎第一大臼齒之間寬度甚至會落在50.13 mm到55.07 mm之間。


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平均值是可以套用在每個人身上的。


但是從這些研究中,科學家們的確發現了一件事情:臉型的長短會跟牙弓的寬窄有關。


其中很有名的研究是Matthew Forster在2008年發表的。


他一共招募了 185 位未接受過矯正治療的男女比例相當的成年人,結果發現,當下顎骨角越趨向高角度,也就是臉型較長的時候,不論男女的牙弓寬度均呈現減小的趨勢。反之,如果是短臉型的人,他的牙弓寬度也會較寬。


因此在的牙弓大小是否恰當的時候,除了看牙齒的排列是否恰當之外,整體頭顱的寬窄以及臉型的長短都必須要納入考量,才能讓整體的笑容達到和諧。


而和諧的笑容還包括了白、紅、黑的和諧,白色指的是牙齒、紅色指的是牙齦跟嘴唇,而黑色則是接下來要談的另外一個主題:


Buccal Corridor (頰廊)

Buccal Corridor (頰廊) 的定義為:當微笑嘴角往上往外提起的時候時,後牙頰側面與嘴角之間的陰影空間。


在研究Buccal Corridor時,研究人員通常會邀請矯正牙醫、一般牙醫師和民眾等不同群體,使用視覺模擬量表 (VAS) 對笑容照片進行評分。



而在許多測驗當中,多數的結果都認為較寬闊的笑容 (也就是頰廊較小) 更具吸引力,這件事情似乎是東西方皆然。


例如Ioi 等人的研究發現,日本和韓國的正畸醫師和正畸患者都傾向於較窄或中等程度的頰廊空間 ,而非較寬的頰廊空間 。


而另一項由 Moore 等人進行的研究也發現,沒有頰廊空間或頰廊空間較小的笑容被認為比頰廊空間較大的笑容更具吸引力。


而頰廊大小的接受度似乎存在一個臨界值。多數研究指出,非專業人士對於頰廊大小的接受範圍約為 5 到 16 毫米,或佔據總笑容面積的 16~17%。而 Ker 等人提出,理想的頰廊大小為 16%,可接受範圍為 8% 到 22%。


當牙弓過窄而使得雙側頰廊黑影過大時,我們就可以考慮在生理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向旁擴張牙弓。


並且利用牙弓擴張所得到額外的空間來排列整齊齒列或是內收門牙,以下分享三個利用隱適美進行牙弓擴張治療的案例。










微笑曲線對微笑美觀的影響更大

雖然有些研究發現頰廊的變化會影響微笑的美觀,但更多研究指出,微笑曲線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不論是矯正醫師或一般民眾,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扁平的微笑曲線比頰廊的些微變化更不美觀。





平坦的微笑曲線在過度擴張牙弓的時候更為敏感,當過度擴張牙弓時,除了會造成後牙軸向向外傾斜,使得咬合功能不良之外,也很常會造成前方犬齒軸向向外傾斜且微笑曲線平坦。





總而言之,雖然前人做了不少研究來決定適當的牙弓寬度。


矯正似乎仍是藝術的成分多過於科學的成分一些,每個笑容的背後都需要矯正醫師的細膩判斷並且與受治療的朋友仔細討論,再來決定個人化的治療方向,好達成與受治療朋友臉部特徵相協調的和諧咬合。


延伸閱讀:上顎擴張




2024年9月28日 星期六

【隱形矯正 】齒列凌亂合併深咬治療

 作者:梁祐銘


深咬指的是上下牙齒之間彼此在垂直方向覆蓋過多的情況,一般良好的的咬合會希望垂直覆蓋量在2mm左右,當下顎門牙被覆蓋超過4mm以上或是大於50%的下顎門牙被覆蓋時,就會形成深咬。





一般來說,在治療深咬的時候,如果可以使用不拔牙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會比拔牙方式進行治療來的容易。

這是因為在關閉拔牙縫隙的過程中,前面的門牙會同時向後傾斜,這樣一來會同時加深前牙的垂直覆蓋,因此如果選擇拔牙的矯正治療除了前後向的移動之外,還會需要同時做到一定程度的前牙垂直向壓入齒槽骨(vertical intrusion),才能維持良好的前牙垂直覆蓋。

而在垂直向壓入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選擇該壓入多少的垂直高度,是上顎前牙要壓入比較多還是下顎前牙要壓入比較多,這時就必須由臉部的和諧度以及笑容來做判斷。

梁醫師會喜歡在笑起來的時候有好的門牙露齒量,在年輕女生上,我們會喜歡露出一整顆的門牙並且不要露出太多的牙齦,同時在門齒下緣的切端要連成良好的弧度,如果這個弧度可以跟下唇更和諧,就會形成好看的微笑曲線。


延伸閱讀之一:微笑曲線與暴牙


延伸閱讀之二:側面咬合平面與微笑曲線



像今天分享的這個年輕可愛妹妹,一開始來就已經有不錯的前牙曲線以及笑容,雖然有一點點露出牙齦,但是不會太嚴重。






然而排列上卻有明顯的不整齊加上門牙角度外翻,在與妹妹以及家長討論過後,我們決定使用隱形矯正進行上下顎小臼齒的拔牙治療。





同時我們可以注意在前牙已經有深咬的情況,門牙的垂直覆蓋量大於50%以上,甚至有顆門牙是完全不見天日 (100%覆蓋),如果要上下顎都拔牙,就會提高治療的難度。






難歸難,梁醫師還是要認真做好隱形牙套的設計:在前牙曲線已經還不錯的情況下,梁醫師選擇稍微壓入上顎門牙(Upper incisor intrusion),做比較多的下顎門牙壓入(Lower incisor intrusion)







可愛妹妹的配合度很高,每天都有確實戴滿隱形牙套22小時,在梁醫師有把隱形牙套的流程設計良好的情況之下,我們只花了一年八個月就順利完成治療,真的要非常謝謝妹妹的配合。


延伸閱讀:前牙深咬不拔牙矯正







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門牙露出程度對笑容影響

作者:梁祐銘

微笑是影響臉部吸引力的最重要的表情之一。迷人且令人愉悅的微笑可以改善人際關係,從而提高社會對個人的接受度。


對於亞洲人來說,常常困擾年輕女性的問題是笑齦或是嘴凸、暴牙的問題,這類型問題在之前梁醫師的文章中有不少的著墨。


我們之前有談過,當帳篷支柱越高的時候,帳篷也會繃得越緊,而當支柱越低的時候,帳篷也會越鬆弛。而嘴唇臉頰之內的骨頭跟牙齒就好像是帳篷的支柱,支柱越往外凸,嘴唇就會繃得越緊,而當我們微笑的時候,肌肉一牽動,嘴唇就會產生大幅度的移動,進而造成笑齦。


而今天則是要談另外一種完全不同類型的表現:笑的時候露不出來上門牙怎麼辦?




我們會把問題拆解成以下幾種狀況,有些人只有一種情形,而有些人則是合併多種狀況。



上顎骨位置的問題?

上顎骨太後縮或太往上。當有這種狀況時,不但放鬆或是笑的時候都露不太出牙齒,鼻翼周圍往往也顯得比較平,甚至眼眶下緣或是顴骨都顯得比較凹陷。

要改變這種情況,最好的做法是將上顎骨整塊拉出,在不手術的前提之下,將上顎骨整塊拉出的最佳時機需要在上顎周圍骨縫尚未完全閉合前,合併上顎骨擴張並且以反向面弓的施力將上顎骨往前拉出。





為了要做到這一點,通常會需要在混和齒列期(大約9~12歲時進行),近年來由於骨釘合併上顎骨擴張的進步,對於青少年甚至是20歲左右的成年人也有不錯的改善效果。

除了上述做法之外,也有人會選擇在成年的時候利用正顎手術徹底進行上顎骨前移的治療。



上顎門牙的問題?

當上顎骨的位置正確,可是門牙角度太內縮也是會造成類似的問題。面對這種情形,最好的做法就是恢復上顎門牙正常角度,提供上嘴唇適當的支撐,就可以改善笑的時候看不到牙齒的問題。





上顎門牙也有可能太偏上面,因此在設計矯正力學的時候,也需要注意同時做到上門牙向下拉出,並且注意當拉出上顎門齒時,會不會跟下顎門牙產生干擾,



軟組織的問題?

當嘴唇程度太長或是太鬆弛,都有可能產生笑的時候露不出上門牙的情況,此時必須要尋求適當的外科治療,包含了縮人中、或是肌肉的拉提都可以改善。

也有可能是下顎骨太前面造成整體的臉頰被往前拉,像這種狀況可以分成兩類情形。

一個是真的下顎骨長度太長,要處理骨性戽斗最佳的做法還是減少骨頭的長度,必須要合併矯正以及正顎手術同時進行。





另一種則是下顎骨長度正常或是稍長、但是因為不正咬合的關係影響,使得下顎骨不自覺地向前咬,進而帶動下臉部的所有軟組織一起往前。





不論是哪一種狀況,都必須要在治療之前就先確認真正造成的原因,並且據此對症下藥,才能最大化治療的效果。


 

2024年7月16日 星期二

不同的前牙移動對於唇形的影響

 作者:梁祐銘


我們都知道如果想要改變嘴突的形狀,需要讓上下前面門牙向內收,才能夠進一步帶動嘴唇向後退。



但是平行移動牙齒或傾斜移動牙齒對於嘴唇的改變有極大的影響。



2022年,韓國的Kee-Joon Lee教授發表了一篇重量級的研究來探討什麼樣的牙齒移動方式,對於雙頜前突(Bimaxillary protrussion)的患者的側面臉型改變較多。


一共有53位患者被納入了這次研究之中,結果發現不同的前牙後退方式,對於骨頭或是嘴唇的變化會造成顯著的差異。


當上下顎門牙牙根是以平行方式向後退的時候,牙根尖會往後移動較多,如此一來牙根外側對應的齒槽骨也會跟著向後退。反之若以傾斜方式移動牙齒的話,牙根尖的向後退的量比較少,相對的齒槽骨向後移動也會比較少。



而當整體的齒槽骨向後移動,嘴唇的曲度也會跟著改變較多,而這樣嘴唇變化又以下嘴唇的改變最明顯。



嘴唇曲度改變,影響最深的就是唇頦溝 (Labiomental sulcus或是稱為Labiomental groove),這指的是下嘴唇連到下巴的凹窩。一個迷人的凹窩在下臉部往往會成為好的視覺焦點。



若門牙以內傾方式移動,紅脣區會明顯向後,但下唇最凹點並不會向後,因此唇頦溝角度會跟著增加了5.89°。相比之下,若門牙以平行移動,因為下唇最凹點跟著向內收,唇頦溝角度減少了8.13°。


像這樣的牙齒移動方式對於雙顎暴牙或下顎稍微前突的治療來說至關重要,若能夠利用門牙的平移回縮,則有機會建立更美觀的下唇輪廓線。









當然,如年齡、性別、骨骼型態和不同的種族對於牙齒的移動依然扮演著重大的角色,治療前必須找齒顎矯正專科醫師進行詳細的評估。


後記:這篇文章最驚人的是:無論是平移組別或是傾斜移動的組別,兩者在牙齒切緣移動的量竟然都差不多是7mm,同時在治療前的各項指標之中,也都做到很好的一致性,真的是相當不容易。

但也要注意這篇文章是回溯性研究而非前瞻性研究,同時並沒有納入維持期的考量在其中,但是能夠有53位這麼好的分組設計,實在是非常了不起。


延伸閱讀:雙顎暴牙內收



延伸閱讀:矯正美化臉型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阻生第二大臼齒造成的問題與如何預防

 作者:梁祐銘





什麼是阻生第二大臼齒

阻生第二大臼齒指的是在第二大臼齒該萌發的時間沒有順利長出來,多半會發生在下顎。口內的情況往往是在最末端少了一顆牙齒,或是只有露出來一半而已。





第二大臼齒阻生的機率其實並不高,在一般大眾的發生率大約是0.03~1.7 %,即便在矯正醫師的病人群當中也只有大概2~3%的發生率。但是一旦發生像這樣的問題,往往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阻生第二大臼齒會有什麼問題?

最容易會產生的問題就是第一大臼齒的蛀牙和鄰近的牙周破壞


阻生的第二大臼齒多半(88%)是向前傾倒的,因此會和第一大臼齒的齒頸部交接,而齒頸部位置剛好是牙齒最脆弱的地方,因為只有上半部是由抗蛀牙能力高的牙釉質(enamel)所覆蓋,而下半部則是由象牙質(dentin)或是牙骨質(cementum)所構成。


因此當齒頸部發生蛀牙時,會從抗齲齒能力弱的下半部開始蛀牙,這樣的蛀牙蔓延速率遠遠快過一般牙釉質開始的蛀牙。常常等到發現時,蛀牙都已經侵蝕到牙髓神經須要做根管治療了。





另一個很容易造成的問題是傾倒牙齒下方的牙周病。因為傾倒的第二大臼齒下方根本無法徹底清潔到,日積月累的細菌髒污往往造成鄰近的的齒槽骨嚴重流失,最後使得無論要保留前方第一大臼齒還是後方第二大臼齒牙齒都很困難。


要怎麼預防?

唯一可以預防的方法是定期看牙檢查,尤其是在要長第二大臼齒的11~13歲左右,建議要拍攝全口X光片好檢查全口牙齒的軸向以及相關構造有無阻礙。

若是在萌發路徑上有阻礙,則可以試著早期去除阻礙,並繼續密切觀察後續萌發軸向有無自行轉正。





若萌發路徑上並無阻礙,但牙齒萌發角度不對,則需要考慮進行全口或是局部矯正扶正阻生第二大臼齒。








如果要矯正,哪一種比較好處理?

A圖的阻生第二大臼齒比較高位甚至已經大量露出牙齦之外,B圖則深埋於骨頭內。





雖然就黏著矯正器而言,A圖的第二大臼齒比較好黏著矯正器給予力量,B圖因為深埋牙齦內,最難給予力量,甚至可能需要進行局部手術露出牙齒才行。


但是就後續矯正結果而言,如果我們要讓咬合比較好,我們需要讓第二大臼齒的高度回復到跟第一大臼齒差不多,而不能高高在上,因此A圖的第二大臼齒往往需要合併骨釘才能給予牙齒下壓的力量,在進行治療上會更久。而B圖只要能夠將牙齒轉正就可以,不用再額外進行下壓,相對來說治療時間會比較短。


阻生第二大臼齒該什麼時候矯正?

基本上就是第一次見到矯正醫師的時候。


臨床上有時候會聽到病人說:前一個醫師建議就等等看,看這樣子的牙齒會不會自己轉正。

但是看了這麼多年,只有因為萌發路徑而受阻的牙齒有機會自己轉正之外(而且還必需要是牙根還未完全形成的牙齒才有機會),多半時候看到這樣的情況都會需要矯正介入才行,而且越早做越好。

除了越早介入越不容易造成後續的蛀牙問題之外,它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垂直高度。

前面有提到扶正這樣的牙齒的同時,往往會合併著第二大臼齒的過度萌出,如果不想要用骨釘將過度萌出的第二大臼齒壓入骨頭內,就必須要接受第一大臼齒跟著往上長到第二大臼齒的高度,像這樣的垂直高度的增加,如果可以在青春期的時候進行,多半可以隨著顎骨的生長而獲得骨骼與牙齒的平衡。

但是如果是在成年人,往往需要耗時費日的將第二大臼齒壓回骨頭內,甚至須考慮進行牙齒修磨,好減少過度萌發所造成的咬合干擾。


延伸閱讀:阻生的犬齒



延伸閱讀:阻生的門牙